《多彩世界》纲要
《多彩世界》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 名称 | 多彩世界 | 设计者 | 王小芬 | ||||||||||||||||||||||||||||||||||||||||||||||
适用 年级 | 五年级 | 总课时 | 18课时 | 课程 类型 | 绘画类 | ||||||||||||||||||||||||||||||||||||||||||||
课程 简介 | 以日常的美术课程为基础,让学员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绘画的素材,从简单的植物、动物、建筑开始学习物体的画法和构图,到创设诸如乡村生活、旅行中的世界等情景让学生自由发挥,同时教授彩色铅笔、蜡笔和马克笔的基本绘画技法,让学生能结合实际,从生活出发,根据意境将不同的趣事趣闻、景物景色跃然于纸上,体现出美术的独特魅力。课程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通过绘画、设计、工艺制作等各种各样有趣的造型活动,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理性思维。 | ||||||||||||||||||||||||||||||||||||||||||||||||
背景 分析
| 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作品充满丰富的想象力,也更加大胆,好奇心可以让他们对万物充满兴趣,而这一点正是少儿绘画的动力源泉。通过绘画作品,他们能把眼中的新鲜事物通过画笔描绘出来,并且充分表达了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了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与认知。目前成长的这一代少年儿童,有个信息爆炸的大环境,他们接触各类事物和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这是他们这一代思维活跃的一个原因。但信息繁杂,就必然导致对事物的观察浮于表面,凡是不愿独立观察和深入体验,这样也会导致浮躁的性格。而绘画教育就能够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 一个细小的事物,孩子们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它们更具体的结构组成,更丰富的颜色变化,这样才能把事物最本质和最传神的美描绘出来。此外,学画可以使孩子的消极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绘画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审美情趣,发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绘制方式,丰富了视觉与触觉,积累了审美经验,也陶冶了高尚情操,从而向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跨出了一大步。 | ||||||||||||||||||||||||||||||||||||||||||||||||
课程 目标
| 让学生了解多种绘画工具的使用技法和特点,在学习并掌握基本造型、色彩、明暗、构图的基础上,追求意象的特征及更高深的绘画技法,使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各个方面得到提高。 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在课程中注重强调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审美的规律和美术学习的规律,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鉴别、判断等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术欣赏和创作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美术学科没有“标准答案”,课程意在包容所有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不同创见,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弘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灵活评价,善于发现闪光点,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评价时以鼓励为主,提出建议和努力方向,留给其改进的余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性思维。让学生通过关注日常、选取绘画题材、绘画完整的作品、表达生活体悟这一系列教学过程,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锻炼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事物的能力。 | ||||||||||||||||||||||||||||||||||||||||||||||||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 本课程按四个单元展开。
单元一 观察世界:单一构筑多彩 课时1-2:简单介绍课程、分享内容纲要。正式开始课程,《植物世界》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欣赏优秀的植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学习用同一种类的事物去构图、去装点整个画面,从生活中小的方面开始构筑多彩世界,同时也能丰富学生植物方面的知识与画法。此外,随处可见的植物会增加学生对多彩世界这个课题的亲切感,也让学生学会观察,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可以绘画的对象。让课程联系实际,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更好地学习理解课题。(能从环境污染和保护方面拓展,通过植物表现环保主题) 课时3-4:《动物世界》,让学生巩固绘画动物的知识的同时,增加动物情态表现的学习,可从写实和拟人两类展开。学生们可尝试各种情景(如非洲大草原、马戏团、动物园等)将多种动物绘画于同一画面内,通过学习组合与排列,尽量做到多而不乱,构筑属于动物的世界。 课时5-6: 《建筑世界》,通过欣赏房屋住宅的片,让学生尝试画出不同风格或种类的建筑世界。本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建筑的种类、体会建筑的魅力并通过学习基本的重复、对比等简单构成,学会房屋外墙、屋顶的装饰方法,并将其运用在其他绘画创作场所。 单元二 感知世界:小场景表现大世界 课时7-8:《乡村多彩生活》,展示大师们乡村的相关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习大师们构图的方式、色彩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用画笔描绘乡村生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者愿望。通过课题的讲解,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如何通过小场景,表达出作画者内心的宏大世界。 课时9-10:《旅行中的世界》,展示旅行中的美丽图片和大师的旅行随笔图画,让学生讨论去过的地方、看到的景色。选取记忆中适合的场景进行绘画,或可让他们带各自旅行时的照片,对其进行刻画。课题让学生尝试更多样的场景绘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也养成善于观察和纪律的好习惯。 课时11-12:《从家乡看世界》,把场景从相对固定的乡村或旅行中的景色,扩至更大、更自由的家乡城市生活。本课程旨在考验学生对之前学习的运用能力。让学生自由讨论生活中令其印象深刻的趣事趣闻,引导他们使用学习过的知识(动植物、房屋的刻画、构图、构成装饰等)去刻画身边的人、事、物,真正做到以小见大,用画笔展示他们眼中的多彩世界。 单元三 表现世界:上色技法丰富多彩 课时13:《彩铅画世界》,展示优秀精美的彩铅范画(也可选择视频),教授学生彩铅画的基础技巧,学习用笔的方向、色彩的选择,并且如何通过运用橡皮、棉签、纸巾等工具让画面更好看。让学生学习使用彩铅来展现多彩的世界。(具体绘画主题不限,可从之前的课程题目中选择,也可临摹) 课时14:《蜡笔画世界》,让学生欣赏优秀的蜡笔画并探讨其优秀之处,教授图片中所使用的的蜡笔画技巧(平涂、留白、叠色、刮刀等)。让学生尝试使用这些技巧来蜡笔/油画棒来绘画,题目自选,可自带图片临摹。 课时15:《马克笔画世界》,带着学生鉴赏出色的马克笔绘画图片,学习马克笔正确的绘画笔法以及基础的色彩明暗知识。让学生学习用马克笔自行创作或临摹作品,并在画面中体现事物的基础明暗关系。(若学生没有马克笔、可用水彩笔) 单元四 创造世界:放飞想象力 课时16-17:《我眼中的未来世界》/《想象世界》,综合性考评课程,提前告知学生题目,让学生事先自己准备绘画工具和参考资料,结合这学期学习的绘画知识、绘画技法和色彩运用,创作作品。(准备有关未来世界、想象世界的作品、素材 ) 课时18:课程回顾,回顾一学期的课程,学生总结本学期课程所学知识,谈谈学习儿童画的感想和收获。教师注意前段时间的课程活动的记录(照片、视频),准备好多媒体资料,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活动。 | ||||||||||||||||||||||||||||||||||||||||||||||||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 l 本课程最后成绩以甲、乙、丙三个等级公示并记录。 l 评价依据:相关知识;过程表现;绘画作品。各部分评价要点如下: 1.相关知识评价要点:至少能说出3名大师及其作品;能概要地描述作品的构图,色彩;能用学到的相关知识解释自己的作品。 2.过程表现评价要点:见下表。满分40分,折算成20分计入总分。 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表 请你结合自己的表现,在下列各项中填上最适合你自己表现的等级,表现等级分5、4、3、2、1共五档,“5”代表最好的一档,“1”代表最差的一档。
3.作品评价要点:运用点线面,色彩的应用;深浅有度,线条流畅、疏密有序;设计巧妙,比例协调。 评价者:相关知识由教师评;过程表现由学生互评。 多彩世界校本课程综合评分表
l 成绩来源: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分—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 不合格。
| ||||||||||||||||||||||||||||||||||||||||||||||||
备 注 |
课时 | 具体内容安排 |
1 | 《植物世界(1)》 |
2 | 《植物世界(2)》 |
3 | 《动物世界(1)》 |
4 | 《动物世界(2)》 |
5 | 《建筑世界(1)》 |
6 | 《建筑世界(2)》 |
7 | 《彩铅画世界(1)》 |
8 | 《彩铅画世界(2)》 |
9 | 《彩铅画世界(3)》 |
10 | 《马克笔画世界(1)》 |
11 | 《马克笔画世界(2)》 |
12 | 《马克笔画世界(3)》 |
13 | 《蜡笔画世界(1)》 |
14 | 《蜡笔画世界(2)》 |
15 | 《乡村多彩生活》 |
16 | 《旅行中的世界》 |
17 | 《从家乡看世界》 |
18 | 《我眼中的未来世界》/《想象世界》 |
多彩世界 课程 点 名 表
姓 名 | 班级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包露瑶 | 五(12) | √ | √ | √ | √ | √ | |||||||||||||
李泽俊恒 | 五(12) | √ | √ | √ | √ | √ | |||||||||||||
李紫瑶 | 五(12) | √ | √ | √ | √ | √ | |||||||||||||
梁显昊 | 五(12) | √ | √ | √ | √ | √ | |||||||||||||
鹿涵熙 | 五(12) | √ | √ | √ | √ | √ | |||||||||||||
马培琳 | 五(12) | √ | √ | √ | √ | √ | |||||||||||||
蒲晟楠 | 五(12) | √ | √ | √ | √ | √ | |||||||||||||
孙博 | 五(12) | √ | √ | √ | √ | √ | |||||||||||||
田雨涵 | 五(12) | √ | √ | √ | √ | √ | |||||||||||||
王思齐 | 五(12) | √ | √ | √ | √ | √ | |||||||||||||
王子涵 | 五(12) | √ | √ | √ | √ | √ | |||||||||||||
吴佳骏 | 五(12) | √ | √ | √ | √ | √ | |||||||||||||
徐璟 | 五(12) | √ | √ | √ | √ | √ | |||||||||||||
杨志鑫 | 五(12) | √ | √ | √ | √ | √ | |||||||||||||
于佳涵 | 五(12) | √ | √ | √ | √ | √ | |||||||||||||
张婧优 | 五(12) | √ | √ | √ | √ | √ | |||||||||||||
郑宇阳 | 五(12) | √ | √ | √ | √ | √ | |||||||||||||
周彦歆 | 五(12) | √ | √ | √ | √ | √ | |||||||||||||
周杨 | 五(12) | √ | √ | √ | √ | √ | |||||||||||||
周雨欣 | 五(12) | √ | √ | √ | √ | √ | |||||||||||||
陈欣贺 | 五(12) | √ | √ | √ | √ | √ | |||||||||||||
董泽 | 五(12) | √ | √ | √ | √ | √ | |||||||||||||
樊瑶睿 | 五(12) | √ | √ | √ | √ | √ | |||||||||||||
范鑫磊 | 五(12) | √ | √ | √ | √ | √ | |||||||||||||
付寒雪 | 五(12) | √ | √ | √ | √ | √ | |||||||||||||
何雨晨 | 五(12) | √ | √ | √ | √ | √ | |||||||||||||
刘仲轩 | 五(12) | √ | √ | √ | √ | √ | |||||||||||||
鲁宇轩 | 五(12) | √ | √ | √ | √ | √ | |||||||||||||
王安顺 | 五(12) | √ | √ | √ | √ | √ | |||||||||||||
韦羽婷 | 五(12) | √ | √ | √ | √ | √ | |||||||||||||
武乐儿 | 五(12) | √ | √ | √ | √ | √ | |||||||||||||
颜廷子瑾 | 五(12) | √ | √ | √ | √ | √ | |||||||||||||
杨兴昊 | 五(12) | √ | √ | √ | √ | √ | |||||||||||||
于骞 | 五(12) | √ | √ | √ | √ | √ | |||||||||||||
俞思远 | 五(12) | √ | √ | √ | √ | √ | |||||||||||||
袁帅 | 五(12) | √ | √ | √ | √ | √ | |||||||||||||
张国平 | 五(12) | √ | √ | √ | √ | √ | |||||||||||||
钟金炜 | 五(12) | √ | √ | √ | √ | √ | |||||||||||||
曾皓宇 | 五(12) | √ | × | √ | √ | √ | |||||||||||||
江政民 | 五(12) | √ | √ | √ | √ | √ | |||||||||||||
刘浩宇 | 五(12) | √ | √ | √ | √ | √ | |||||||||||||
钟一丞 | 五(12)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