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作者:曹燕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0-12-09

《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

开题报告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曹燕

一、 研究背景:

 1.基于语文教材变革的需要

原来的苏教版教材采用单一的人文主题组元,在使用过程中,这种单一的组元方式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知识点十分零散或者缺少必要的知识点,需要师生自行从中寻找、归纳或者课外补充。这种零散在缺少必要的指导性、陈述性文字背景下,势必造成教师和学生很难把握每一篇课文的具体学习要求和掌握程度,更难以把握散见于每一篇课文里的教学要点,造成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建构。新的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元”,使单元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做到了二者的协调统一,强化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语文要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建构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从三年级开始,教科书在每个单元前编排篇章页,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语文要素,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一二年级虽没有像三-六那样清晰地指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但课后习题和每单元的语文园地中也有语文要素的指向。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是教科书环环相扣的体系结构中的一环。

2.基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需要

我们平常说的语文知识是指生活经验、文化习俗与课文内容知识以及语文专门知识,语文专门知识主要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语文技能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从能力到素养,一定需要学习者主体的反思,是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因此,素养是靠学生自己悟出来的,不是靠教师教的。教师教的知识技能或能力是学习的阶段性目标,是通向素养的手段, 其本身不是目的。所以,素养不是不要知识,也不是不要技能或能力,但是知识多不一定有素养,能力强也不一定有素养。这就是价值观跟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我们提倡课程育人,就是说,教师不只是教学生学会读书(知识与技能),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事(能力),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素养)。因此,语文要素是实现知识技能向核心素养转化的桥梁。

3.基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需要

每单元有了固定的语文要素,那么,每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如何有效落实到单元内的每篇选文中呢?这是一线老师的困惑,所以基于语文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的项目就应运而生。单元整体教学是把单元作为一个课程细胞,一个完整的教学单位来进行教学。每一个语文要素的落实,需要教师对整单元教材进行研读、分析,准确把握好每个语文要素内部的序列性,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根据学习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针对每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阶梯式分解,找到单元内每篇课文在相应的语文要素上的培养目标,着眼语文要素的高效达成,从而对整个单元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依据语文素养发展阶段性目标,拟定单元内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流程,设计过程性评价。单元整体教学,可以使教师在备课时从主体单元出发,加强文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语文课程实施水平。

二、概念界定:

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建构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也就是说,“语文要素”就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因素”。字、词、句、段、篇里所包含的诸多知识是语文要素,听、说、读、写、书的能力指向是语文要素,品、悟、思、辨、赏等语文学习方法是语文要素,还有需要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也属于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是实现知识技能向素养转化的桥梁。

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是依据单元教材或单元主题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语文教学活动 把单元作为一个课程细胞,一个完整的教学单位来进行教学。

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语文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结构组织单元,每一个语文要素的落实,需要教师对整单元教材进行研读、分析,准确把握好每个语文要素内部的序列性,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根据学习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针对每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阶梯式分解,找到单元内每篇课文在相应的语文要素上的培养目标,着眼语文要素的高效达成对整个单元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勾连上下”,明确“这个”语文要素与前面册次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要“环顾左右”,把握好“这个”语文要素和本册其他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只有把握好“上下”“左右”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才能明确单元的教学定位,找到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适切点。

三、研究目标:

1.进一步清晰对语文要素价值的厘定,梳理与构建小学语文要素的结构图谱,建立与课标相统一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2.对每册课文进行系统解读,能系统梳理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单元目标,从而提升教师深入解读教材的能力。

3.提升教师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从而变革语文课堂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以此引领和推进区域内语文学科建设。

4.形成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策略,进一步优化教学评价的机制,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四、研究内容:

1.建构一个图谱:开展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文献研究,进行语文要素的价值厘定和梳理,梳理全套教材的单元语文要素编排体系,清晰其编排特点,形成语文要素的一级图谱;聚焦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细化解读,确立每课的教学目标,形成单元内语文要素落实的二级图谱。

2.解读一套教材。开展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教材解读、目标制定和教学设计的研究,在精准解读、清晰目标、有效设计中合理分解和制定要素。

3.研制一套设计。以语文要素为准绳,探寻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问题或核心任务,创设以任务或活动为主线的学习情境,并此基础上设计整体教学教学的学习活动方案。单元整体教学的重点在于单元的情境设计、任务设计和活动设计,建构每个单元的教学结构流程。设计应包括情境任务、单元目标、学习过程、评价任务和作业与评测等,形成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系列资源

4.形成一些策略。开展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实践研究,依据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展开逻辑,探索学习活动的情境创设策略、任务驱动下的活动组织策略、语文要素达成的评测策略。

5.探索一种评价。开展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的评价体系的研究,形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堂评价体系。

五、研究方法和思路

1.文献研究。收集、研读有关文献材料和经验介绍,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分析之前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与经验、问题与困难,以及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继续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2.调查研究。对区域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在研究过程中做好跟踪调查,关注教学现象,及时发现问题,也及时做好经验总结。

3.行动研究。组织和指导广大研究成员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研究,在行动中学习研究、不断实践、不断修正、总结反思,形成研究成果。

4.范例研究。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选择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从中分析规律,提炼经验,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

5.经验总结。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9.9——2019.12

为保障课题研究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地展开,本阶段我们精心挑选校内一批课堂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课题组成员,成立了一支由学科责任人及骨干教师为队伍的课题组。认真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规划研究路径、修订课题方案,策划子课题群落。

2.实施阶段(2020.2——2021.12)

1)完善课题管理。建立“课题中心组-子课题实验组-实验教师”的管理体系,制定一整套制度和措施,保障课题的顺利、按时、优质完成。

2)认真组织实施。

A.加强理论学习。除在抓好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成员集体理论学习之外,要求课题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相关理论,作好学习笔记,并充分利用学校教研网络,进行互动、交流,为本课题研究积累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B.加强研究课观摩评议。为使研究过程规范、科学,各项目标得到落实,我们要求课题组每位成员必须参加研究课的观摩、评议活动,分析研究课的得失,今后努力方向等,做到课题组成员人人参与,畅所欲言。

C.加强资料积累。课题研究中始终坚持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做到计划总结全、活动记载全等。

D.加强网络平台的构建,在动态中扎实过程监控。

E.认真进行课题阶段总结,做好课题中期评估。

3.总结阶段(2022.1——2022.7)

召开专题总结交流会,撰写专题汇报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教学案例、教学论文集,编制成果手册。

七、 研究措施:

1.基于课标,立足教材。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充分运用语文统编教材,探索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

2.专业引领,聚焦课堂。聘请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教材编写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全程指导,实践团队重点突破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

3.整体设计,统筹协调。纵向上涵盖基于年段的、以语文要素为轴进行语文学习整体设计,横向上贯彻 “要素为本、思维为核、情境支撑的操作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统筹协调。

4.实践研究,形成策略。以核心团队的研发为基础,一线骨干亲自实践为样例,进行案例分析和专题研讨,提炼实践经验,优化教学设计,再到教学中运用和检验,提炼和总结出可行化建议和策略。

5.模型构建,区域推广。成立课题学校联盟,建立实验教师交流群,建立专门公众号,及时交流研究信息,最大程度地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提炼。构建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模型,定期开展研究汇报和展示活动,促进常态运用与推广。每学期在区域内进行展示,在研究中边研究边推广。

八、本课题的研究特色:

(一)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1.解决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关键问题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向发展学生素养的重要的教学设计方法。但是,关于单元整体的设计基本上还停留在理念层面,具体的设计其实也往往理解不一,有时甚至大相径庭。关键是在设计和实施层面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没有形成共识。本课题研究有望通过研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引领和推进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保证单元整体教学的正确方向、科学设计与具体落实。

2.促进学生掌握语文要素,提升语文素养。

郝建英在《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研究》中说到,单元整体教学围绕单元重点展开教学,不求面面供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课时少和教学内容多之间的矛盾,改变语文教学耗时多和效率低的现状。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将语文要素分解到整套课本的每个单元中,在精准解读、清晰目标、有效设计中合理分解和制定要素,能够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中形成一个能力提升坡度,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提升语文教师学科素养和课程实施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组织实施,从单元目标的确定、语文要素的分解落实,到组织具有逻辑关联的学习活动有效展开,最后让学生实现语文素养提升的综合评测,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测评组织能力等。本课题,将引领语文教师学会机遇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设计,同时在设计与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过程的中,促进教师素养多方面的发展。

(二)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1.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整体教学”。现有的课堂大多是以单篇文章为教学单位的,无论是设计还是实施,都以该篇为研究与教学的对象。单篇教学仅仅聚焦眼前的“这一篇”,极少与教材中的其他内容发生关联,这就造成了教学容量与资源的匮乏,不仅无法系统而全面地落实核心素养,而且还会将教学窄化为某一个方面的训练。单元整体设计则建立起教材文本、语文学习与生活经历的关联,使学生在真实任务驱动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深度学习。

2.从“散点目标”走向“整体目标”。当课时为基本实施单位时,教学的目标常常是散点的,即使强调了语文教学必须以三维目标来设计,但还是呈现出目标琐碎的问题。单元整体教学强调以语文要素为出发点,关注单元内在逻辑,注重单元整体设计,因而目标更聚焦,语文要素既是起点,又是归宿。从实践的层面,单元整体教学更是超越了原有的群文阅读,超越原有的从内容出发的单元整体教学,找到了指向语文要素乃至语文素养单元整体设计和实施的策略。

3.从“低阶学习”走向“高阶学习”。单元整体教学倡导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性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任务来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运用,每个任务是指向的是问题解决,这种学习需要有高阶思维。这种高阶,既是知识的高阶,也是认识水平的高阶,课堂不再停留在识记与感受,而是重在运用与创造。

4.从“知识技能”走向“素养发展”。本项目提出单元整体教学的技术路线与实施模型,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语文课程实施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九、过程管理

1、教研组小专题的管理由教研组长和课题组长共同负责,日常管理由教研组长进行。

2、期末将依据《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制度》对每一个教研组以及每一位教师进行考核,奖优罚劣。

十、课题的组织与研究分工

 长:曹      全面主持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负责撰写课题设计方案阶段报告和研究报告,负责研究过程的调控管理。

       朱小昌    具体负责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员: 王倩倩  曹俊                  负责高年段教学研究

邹佳雾  罗秋琼                  负责中年段教学研究

高亚莉  陈静琪                负责低年段教学研究

徐佩   

赵丽倩 贺维娜                负责学科案例研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课题方案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