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的把握
作者:邹佳雾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0-12-10
“长程两段”教学结构(教结构用结构)我们要教师改变原来教学中一个知识点或一篇课文的“匀速运动”的教学方式,摆脱和超越具体的每一节课的限制,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特有的育人价值思考的基础上,将每一结构单元的教学分为“教结构”阶段和“用结构”阶段。在教结构阶段,主要采用发现的方式,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出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和建构知识,充分地感悟和体验知识间内在关联的结构存在,逐渐形成学习的方法结构。这一阶段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方法结构,教学时间上可以适度放慢。在用结构阶段,主要让学生运用学习的方法与步骤结构,主动的学习和拓展与结构类似的相关知识,由于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结构进行主动学习,这一阶段的教学适合快点进行。体现在备课中的重心下移就是以学生分析和教学分析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两大依据。在学生分析时,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年级特征和班级特征,同时在四个方面考虑,具体分析学生在面对一篇新的文本时:已有的基础是什么?要理解和掌握这一文本,还缺失什么?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什么?在教材分析时,要先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来分析这篇课文在整单元中的特殊作用,然后再对课文进行解读,如文本类型、写作特点、思想感情、语言的训练点和提升点等。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重心下移就是教师的教学是否面向每一位学生、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小组讨论互动学习等。这两个理念比较容易懂,通过一个流程可以简单说明:开放的导入——资源生成——师生交互反馈(捕捉判断调整促进生成)——过程生成(新资源生成)(互动深化、推进教学)——开放的延伸。
![]() ![]() |
附件:
专著学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