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作者:王倩倩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1-12-11

课 题 研 究 案 例

课题  

10.蟋蟀的住宅

教时

第1课时

日期

2021年9月 10 日

班级

四(3)

执教

潘虹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12个生字,会写“宅”,能够联系语境,理解“随遇而安”的意思。

2、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等方式,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蟋蟀“住宅”的与众不同,理清文章脉络。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发现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之法,体会观察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等方式,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蟋蟀“住宅”的与众不同,理清文章脉络。

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发现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之法,体会观察的乐趣。

教材解读:

文本内容:《蟋蟀的住宅》是本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主题下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节选自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

文本结构:课文是按照观察顺序写的,先发现住宅,再观察特点,继而了解修建过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蟋蟀的出名不仅因为唱歌,更在于其住宅。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先从住宅的选址写起,将蟋蟀与别的昆虫作比较,突出蟋蟀选择住址非常慎重,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靠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然后,按照从外到内的观察顺序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介绍了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展现了蟋蟀建造住宅的才能。

语言特色: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全文通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育人价值: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让他们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本单元围绕“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一主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为本单元写观察日记等方面埋下伏笔。

学情分析:

1.学生对蟋蟀还是不够熟悉的,生活中很少能观察到蟋蟀住宅以及修建过程。因此,课前建议学生查阅有关蟋蟀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教学中老师也要补充相关资料。2.学习能力,观察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于“观察”已有一定基础。从三年级上册五单元开始,教材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观察意识,鼓励学生留心生活,学生逐渐开始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并尝试着表达。升入四年级,他们对关键词句的把握、透过文字读到背后事物特点与作者情感的能力,都要进一步提升。刚刚接手班级,对学生们也在不断了解中。从一周多的语文课磨合下来,我觉得本班学生的思维力比较活跃,大部分学生愿意参与课堂,并且有自己的想法,愿意在课堂中交流。与此同时,部分学生较为活泼,他们的细致能力有待提升,课堂中对文本语言的寻找、感悟能力,也要再更加深刻、表达更加有条理。

教   学   过   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核心过程推进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音频,引导学生了解蟋蟀。

2. 教学“宅”,齐读课题。

 

1.学生倾听交流。

拓展学生的认真:蟋蟀又叫蛐蛐儿、促织。

二、初读感知梳理文脉。

1. 出示第一小节。

2. 蟋蟀的洞穴为什么被称之为“住宅”?聚焦第二小节,引导交流后引读——齐读。

 

3. 梳理文脉。

(1)出示词串:

隐蔽 干燥  简朴 光滑 平坦 卫生 宽敞

选址 挖掘  扒土 搬掉 踏地 铺开 抛土

(2)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那两方面内容。

三、精读感悟住宅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着重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小节。

2.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5-6小节,划出表现蟋蟀住宅特点的句子,圈住句子的关键词语概括特点,或者自己试着用一个词概括特点。

3.情境说话:小蟋蟀,如果你邀请其他昆虫朋友来你的住宅做客,你会怎么来介绍你的住宅呢?出示句式:我是小蟋蟀,你看我的住宅…

4.总结:一个小小的洞穴居然从外到内具有这样多的优点,这样精巧的设计,巧妙的构建(板书:设计精巧),难怪作者会称赞——“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 读第一小节,发现蟋蟀的独特之处。

2. 指名读——感悟交流——集体读。

 

 

 

 

3. 指名读——正音——引导发现两串次的构成规律。

 

4. 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1. 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圈划关键语句。

2. 学生进行有序交流。

 

 

3. 学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4.学生齐读。

 

 

 

相机正音,理解“随遇而安”的意思。

聚焦“选址慎重”“亲自挖掘”“大厅到卧室”等感受蟋蟀住宅的与众不同,理解作者对蟋蟀的独特感情。

 

相机正音,辨析“扒”的读音,发现其规律:一串是住宅特点,一串是修建过程。

 

 

提升方法:抓住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

结合交流,教师指导提升:

1. 向阳、干燥、倾斜

2. 弯曲、宽敞、隐蔽、简朴……

3. 追问,作者怎么会有这么多收获的呢?(细致地观察,长期的观察)

聚焦相关语句,进行品读:关注“半掩”和第四小节感受。

 

 

生生互动,教师指导提升:有序交流,说出特点。

拓展延伸总结提 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蟋蟀住宅的特点,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品读的方法,学习了作者准确、细致、有序的观察方法。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蟋蟀是如何建造住宅的,并进一步探讨蟋蟀住宅的伟大之处

写字


板书设 计

                       蟋蟀的住宅

住宅特点   

修建过程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研究课教学设计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