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教学设计

作者:王倩倩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1-12-11

薛家实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薛家实验小学

学科

语文

班级

四(13)班

人数

45

课题

《麻雀》

课时

1课时

教师

吴宏露

日期

11月25日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嗅、奈”等13个生字,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挓挲”、“掩护”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聚焦关键词句,体会老麻雀勇敢无畏、护子心切的形象;

3.通过抓角色理关系、品读关键词句,了解作者有序、清楚表达的方法,并迁移运用。

二、教材解析

文本内容:

《麻雀》是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个习作单元,单元主题是“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通过学习,学生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并尝试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本文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故事因猎狗与小麻雀的相遇而展开,写“我”打猎回来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虽然不足400字,但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课文共7个自然段,事情的起因是猎狗攻击小麻雀,经过是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结果是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

文本结构: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很清楚。作者观察细致,捕捉到很多细节,构建了吸引读者的场景。如“猎狗逼近小麻雀”“老麻雀救护小麻雀”“老麻雀吓住猎狗”,阅读中,我们既看到了猎狗露出锋利牙齿的凶恶、小麻雀拍打翅膀的可怜、老麻雀挓挲起羽毛的紧张,又听到了老麻雀嘶哑而绝望的尖叫声,并加上了作者自己的想象。作者把这些内容写下来,清晰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情形。

语言特色:

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用词准确传神,往往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对象的形象之“神”。如: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挓挲起全身的羽毛”“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等,这些描写将一只奋不顾身、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也要拯救孩子的老麻雀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屠格涅夫描写简练、叙述紧凑,将文章写清楚,言之有序、角度清晰,为学生学习“写清楚”这一要求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文中的老麻雀是关键角色,是一个集矛盾于一身的复杂“人物”。从力量而言,它与猎狗相比是弱小的,但是它最终震住了猎狗,又是强大的;从心理角度的揣摩中,它的浑身发抖、嘶哑尖叫,显然是胆怯的,然而它义无反顾地冲了下来,准备搏斗,又是勇敢的。为了突出这样的矛盾,作者也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营造矛盾冲突。比如,猎狗的凶猛与小麻雀的弱小、老麻雀的害怕对比;猎狗的老练与小麻雀的稚嫩、老麻雀的不假思索对比,在这样的语言中,抓住作者对动作、外形、声音、心理的刻画描述,了解“绝望、嘶哑”的内涵,更能体会母爱的力量。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四单元神话单元,已经学习了“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本篇课文,篇幅短小,内容不难,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事情的内容。因此,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再进一步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明白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以此让学生懂得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四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比较弱。在自主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可能只能读出老麻的勇敢无畏,难以读出其背后的紧张与害怕,老麻雀的形象正因为虽恐惧但仍然奋不顾身地飞下树枝,以身护子而丰满、动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老麻雀的形象,明白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这种多角度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一、阅读导语,明确目标

1.今天,我们起走进习作单元,本单元有两个学习目标。

2.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3、了解作家和译者。

4.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在感受屠格涅夫语言特色的同时,学习他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指名朗读单元学习目标

 

 

齐读课题。

 

 

交流屠格涅夫和巴金

 

 

 

 

预设:巴金先生非常欣赏屠格涅夫,他是这样评价屠格涅夫的——善用极其简练的文笔;叙述自然紧凑动人。

 

二、初读课文,说清事情

1.自读要求:

(1)读一读: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同桌之间说一说。

2.交流反馈:

(1)课文中有三个重要角色,他们分别是——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2)抓住动词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结合板书,完整简洁地把事情说清楚。

3、小结:屠格涅夫就是这样有序地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写清楚的。

 

 

生自由读,同桌交流

 

 

 

生自由交流

 

 

 

 

 

 

 

 

 

 

 

 

预设:猎狗想吃小麻雀,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猎狗被吓退。

三、聚焦角色,体会写法

 

(一)小麻雀与猎狗

1.任务二:(1)默读课文1-3小节,用“    ”画出描写小麻雀的语句,“~~~”画出描写猎狗的语句。(2)读一读所画语句,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它又遇到了一条怎样的猎狗,同桌之间说一说。

2.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3.这只弱小的麻雀遇到了一条怎样的猎狗呢?

4.瞧,猎狗有了新发现——猎狗慢慢走进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1)你又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猎狗?

(2)教学“嗅”字。

(二)老麻雀

1.任务三:默读课文4-5小节,画一画有关语句,圈一圈关键词,想一想: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老麻雀?同桌之间说一说。

2.交流反馈:

(1)聚焦:“飞、落”

(2)聚焦:“挓挲”

(3)聚焦:“绝望地尖叫”

(4)聚焦:心理

(5)聚焦:“嘶哑的声音”

3、引读6、7小节。

4、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但什么永远留在了你的心理?

 

 

生按要求读书,同桌交流

 

 

 

 

 

指名交流

相机朗读

 

 

 

 

 

 

 

 

 

指名交流

 

相机朗读

 

 

学写“嗅”字

 

 

 

交流收获

 

 

 

预设:

(1)从“呆呆地站”、“无可奈何地拍打”这些动作,读出小麻雀的可怜无助。

(2)从样子读出它的可爱、弱小。

(3)从“放慢脚步” 、“悄悄地向前走”、“嗅到”等一系列的动作中感受猎狗的老练;从猎狗“走进”、“嗅了嗅”,“张开”,“露出”这些动词感受到猎狗的凶恶。

 

 

 

 

 

 

预设:

(1)从“飞”“落”感受到老麻雀的奋不顾身。

(2)从“挓挲”感受老麻雀的勇敢无畏。

 

 

预设:作者还想象了老麻雀的心理,写出了老麻雀的对小麻雀的爱!

四、迁移运用

尝试续写

1.风慢慢变小,白桦树下的这对母子又会是怎样的状态呢?

2.任务四:展开想象,学着屠格涅夫这样,从见动作、听声音、想心理多角度,续写清楚。

 

续写。        

 

分享、评价。


板书设计

16.麻雀

                     有序:起因、经过、结果

                     见动作

            写清楚   听声音

                     想心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研究课教学设计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