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教案

作者:李雯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2-01-03

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学习任务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教案

学校:薛家实验小学

年级:六年级

班级:六(10)

人数: 49

学科:语文

课题:北京的春节

执教:李雯

日期:2021.3.4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读准儿化音的词,如: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等;能理解文中带有民俗文化特色的语汇,如:空竹、年画、走马灯、逛庙会、逛天桥等。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

3、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

2.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三、目标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老舍,是荣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语言大师。他用“俗白”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旬写到正月十九,但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也是春节期间的几个高潮,所以作者将这几天作为全文的重点进行细致描写。在详写部分,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描述当日的活动,而是分别抓住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突出各自的重点。春节期间的其他日子,人民的活动没有特殊之处,因此作者仅用精练的语言简单提及,并把这些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在文章的各部分,是整篇文章完整流畅。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和名词,我保持着我的‘俗’与‘白’。”本篇课文中,老舍先生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2、学情分析:

    学生非常喜爱春节这一传统佳节,对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但是他们对于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了解得并不多,所以在学习本篇课文时,肯定有浓厚的兴趣。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可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方式


常规积累

1、 背诵古诗《元日》

2、元日是什么节日?从哪里看出来的?

3、从古至今,每逢传统佳节,人们都会做相同的事情,寄托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这就是习俗。

1、背诵古诗

2、春节

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是春节的习俗。

背诵古诗《元日》,简单交流春节的相关习俗和知识。


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板书课题)

2、出示老舍照片

1、书空课题

   齐读课题

 

2、介绍老舍

预设: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京味儿十足。


学习字词

梳理经纬

1、 出示自读要求:

(1)快速浏览课文,在难读的地方大声练读几遍,努力读准字音,读懂句子。

(2)边读边想:作者写了北京人过春节时哪些重要的日子和习俗,划出关键词。

2出示词语:

腊八蒜  杂拌儿  糖瓜

空竹  走马灯  年画

逛庙会  逛天桥  听戏

轿车

 

 

3、出示日历

 

1、按要求自读课文,划出关键词,完成学习单。

 

 

 

 

2

1)读准儿化音的词和句

2)认识老北京特有的吃食、玩意儿和习俗。

 

3、交流重要的日子和年俗

 

 

 

 

 

预设:1、找到文中的相关语句认识“杂拌儿”。

2、 图片认识“走马灯”

查资料了解“逛庙会”“逛天桥”。

 

3、预设:经纬分明


理清结构

分清详略

1、 这些重要的日子中,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

 

 

 

 

2、 你是怎样判断的呢?

(相机板书标识)

 

3、 春节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除了这几个重要的日子,其余的日子,作者又是怎样描述的呢?

小结:北京春节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作者详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五个部分,其余的日子或简单写,或一笔带过,老师就是这样做到了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1、 默读思考,具体交流

 

 

 

2、(1)这一天介绍的习俗多。(2)这一天的习俗写得比较具体。(3)篇幅长短。

 

3、找出相关小节,读一读相关语段

 

1、预设:

详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

简略:初六

      正月十九

 

 

 

3、指名读相关语句段,相机指导朗读。理解“残灯末庙”“闲在”,感受北京方言特色。

 


走进腊八

感受特点

1、 过渡:作者是怎样详写这几个部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出示第12小节,读一读,划一划关键词语,想一想老舍是怎样写好腊八节的两个重要习俗的呢?

2、 引导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3、老舍先生在写腊八的习俗时,不仅抓住其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还抓住其特色来写,做到特点鲜明。

1、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

 

 

 

2、集体交流

预设:(1)“祭祖祭神”写出腊八粥的作用。(2)“农业社会自傲的表现”“小型农业产品展览会”——特别,特制的粥、内涵丰富的粥。追问:品尝这一份香甜,你还会品出什么味道?(3)腊八蒜”则抓住“色味双美”来表现。


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文字,走进老舍心中北京的春节。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1、以“我的春节”为题,编写一个作文提纲,做到经纬分明,并尝试进行详略安排。

2、认真朗读课文,细细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北京味儿。


板书设计

 

        腊八            吃腊八粥  泡腊八蒜                   特点鲜明

     

     腊月二十三     祭灶王  放鞭炮   吃糖瓜               经纬分明

     除夕           做年菜 穿新衣 贴对联 贴年画 灯火通宵  详略得当

                    放鞭炮  吃团圆饭  祭祖  守岁

     初一           拜年  接待客人  逛庙会

        初六           开商铺  逛庙会  逛天桥  听戏

        元宵节         赏花灯  燃花炮  吃元宵

        正月十九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研究课教学设计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