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支架》课程纲要
【课程背景】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而在生活中,学生们比较喜欢玩的搭建模型游戏让学生们成为一名小小工程师,设计并建造自己的模型,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又能激发对科学的探究兴趣,但没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发展过程。《搭支架》这门课程从学生生活中搭建支架模型游戏出发,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课程目标】
1. 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建筑及空间想象,建立图形的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2. 会画出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3. 搭出平面支架和简单的立体支架,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4. 会用简单的材料搭建一些模型,乐于和同伴分享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善于分享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程内容】
本课程共11讲,15课时。从认识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为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课程中加入了用简单图形作画并交流分享的环节,再到用吸管搭出简单的支架及测试各种支架的牢固性和承重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课程中间设计了一个比赛:用50根吸管搭建,比谁搭的高并且承重力强。后期换成小木棍来搭建各种模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课程安排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具体内容如下:
第1讲:了解生活中不同形状的建筑、支架(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交流,图片展示了解生活中不同形状的建筑和支架,区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激发学生对《搭支架》这门课程的兴趣。
第2讲: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画简单的平面图形及组合多种平面图形作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3讲:吸管搭平面支架(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用20根吸管搭简单的平面支架,比较哪种支架比较牢固。
第4讲: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画简单的立体图形并简单进行作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5讲:吸管搭立体支架(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用10根吸管搭建平面支架,比较哪种支架既牢固承重力又强。
第6讲:比赛:50根吸管搭立体支架(2课时),具体内容包括:用50根吸管搭建支架,比谁搭的高并且承重力强。
第7讲:小木棍搭简单图形(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新的材料小木棍,搭成各种平面和立体图形。
第8讲:小木棍搭建桥梁(2课时),具体包括:自主设计并搭建一座桥梁并测试承重能力。
第9讲:小木棍搭建高塔(2课时),具体内容包括:自主设计并搭建一座高塔并测试承重能力。
第10讲:小木棍搭建房子(2课时),具体内容包括:自主设计并搭建一座房子并测试承重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第11讲:总结搭建心得(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总结自己搭建过程中的收获。
【课程实施】
任课老师:王小萌
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
教学场地:录播室
教学工具和手段:自编教材,互联网,多媒体课件,吸管,小木棍等
适用对象:对科学搭建活动有兴趣二年级学生
组织形式:共32人,每组4人。
实施安排:启发讲授,小组活动,分享展示、小组比赛、交流讨论等方式。
【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分别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小组比赛、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考评分“平时考核”和“期末综合评定”两步:平时考核内容为出勤情况、参与活动情况、动手操作情况、小组合作情况;期末综合评定内容为提问检测、小组比赛、作品展示等。
2、考评按照自评、互评、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最后形成综合评定等级。其中,自评权重为20%,互评权重为30%,指导教师评价权重为50%。
3、学生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与待合格四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分—90分为良好,60—75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待合格。
4、《搭支架》学习评价表
评 价 指 标 | 分值 | 评 价 | ||||
自 评 (20%) | 互 评 (30%) | 指导教师评价 (50%) | 综合 评价 | |||
平时
40% | 出 勤 情 况 | 10 | ||||
参与活动情况 | 10 | |||||
动手操作情况 | 10 | |||||
小组合作情况 | 10 | |||||
期末 评定 60% | 提问检测 | 20 | ||||
小组比赛 | 20 | |||||
作品展示 | 20 | |||||
综 合 评 价 | ||||||
评 定 等 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