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课程讲义
薛家实验小学
校本课程讲义
课程名称:小小朗读者
担任教师:董明媛
我是小小朗读者课程纲要
活动时间 | 第一周 | 活动 地点 | 班级教室 | |
活动内容 | 春晓 | 指导 教师 | 董明媛 | |
课时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有能力的同学能读出诗中的感情。 2、通过表演、猜测、讨论、绘画等形式,从整体上了解诗的大意。 3、在活动和对话中,体会诗的情趣,初步产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 |||
活动形式 |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1.引入激趣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播放《春晓》教学电视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说说“晓”“眠”“觉”“啼”“知”等词的意思。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 (3)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4)朗读《春晓》,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 3.品读领悟 (1)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背,全班背诵。 (3)屏幕再现图画,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在空中飞翔,地面有落花。 ①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 ②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所闻依次写出,构成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景,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之情。 ③屏幕上依次显现四句诗表现的画面,学生看图吟诵,体会意境。
|
我是小小朗读者课程纲要
活动时间 | 第2周 | 活动 地点 | 班级教室 | |
活动内容 | 村居 | 指导 教师 | 董明媛 | |
课时目标 |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 |||
活动形式 |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一、导入 小朋友,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画,春天还是一首诗呢!清代有位大诗人高鼎,写下了一首有关春天的诗《村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古诗 1.读题。 2.出示古诗。自读古诗,指名读。生评,再读。 师范读,生齐读。 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是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春烟、) 4..小朋友的本领真大,在文中找到了春天。老师也找到了春天,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老师找到的春天?班级出示一张张图片。师述: 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是否已经被这美景所吸引了呢?再来读读“陶醉”这个词。 5.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孩子们又会干什么呢?请小朋友读读三、四两句诗。你读懂了什么?介绍“纸鸢”。 6.在这美丽的春天里,处处春光明媚、莺歌燕舞,处处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小朋友在广阔的田野里放着风筝,心里高兴极了。人们居住在这里,生活地多么幸福这就是田园生活,这就是乡村生活。因此,诗人高鼎将这首诗取名为《村居》。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7.师范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 8.背诵古诗。 三、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回家后收集几首有关春天的诗。 |
我是小小朗读者课程纲要
活动时间 | 第3周 | 活动 地点 | 班级教室 | |
活动内容 | 绝句 | 指导 教师 | 董明媛 | |
课时目标 |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其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2.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 4.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 |||
活动形式 |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一、习旧引新,激发兴趣。 导语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绝句》(板书) 二、解题知人,感受美 三、逐句解释,理解美 1.范读全诗 2.学生试读,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师生释词 四、赏境诵读,抒发美。 1.教师诵读,配上音乐。 2.请同学们带着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读,在读中体会美。 五、小结学法 六、布置作业 :抄古诗试背
|
我是小小朗读者课程纲要
活动时间 | 第4周 | 活动 地点 | 班级教室 | |
活动内容 | 梅花 | 指导 教师 | 董明媛 | |
课时目标 |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美。 3.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各心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 |||
活动形式 |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一 、引入情景 1.教学开始把学生带入四季花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感受花的美。 2.引出梅花。接着请学生欣赏雪中的梅花,让他们直观的感受雪花飞舞,寒梅独放的情景。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朗读古诗 1..以读为主线,设计了初读、再读、领读、细读等几个环节让学生诵出感情 2..诵出节奏,诵出诗意。 三、 欣赏梅花图片,在画中感受梅花的特点,体验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四、背诵古诗 五、理解诗意,体会梅花的特点,学习梅花的品格。
|
我是小小朗读者课程纲要
活动时间 | 第5周 | 活动 地点 | 班级教室 | |
活动内容 | 寻隐者不遇 | 指导 教师 | 董明媛 | |
课时目标 |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古诗并会默写。 | |||
活动形式 |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一、出示《寻隐者不遇》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3.诗人感受到了什么? 4.诗的最后两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
我是小小朗读者课程纲要
活动时间 | 第6周 | 活动 地点 | 班级教室 | |
活动内容 | 所见 | 指导 教师 | 董明媛 | |
课时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
活动形式 |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一、板书课题;学前谈话板书课题:所见 二、理解题目。(出示全诗) 三、检查预习。 指名朗读。(可多请几位学生个别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四、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合作学习 2.讨论、交流。 3.评议 4.教师演示 五、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六、指导朗读。 1.同学们说得多好啊,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来读好它读之前先欣赏两遍配乐朗诵。第一遍,要求大家注意听;第二遍,我们边听边跟着录音轻声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试着背诵《《所见》
|
我是小小朗读者课程纲要
活动时间 | 第7周 | 活动 地点 | 班级教室 | |
活动内容 | 相思 | 指导 教师 | 董明媛 | |
课时目标 |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 |||
活动形式 |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2.揭示课题:《相思》 二、初读感知 1.范读《相思》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6.看图说说《相思》这首诗的大意。 三、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
|
我是小小朗读者课程纲要
活动时间 | 第8周 | 活动 地点 | 班级教室 | |
活动内容 | 江上渔者 | 指导 教师 | 董明媛 | |
课时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江上渔者》的诗意。
| |||
活动形式 |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2.亲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4.指名读,同桌互读。 5.齐读《江上渔者》 6.同桌相互说说诗的意思。 五、朗读、背诵《江上渔者》 六、总结。
|
我是小小朗读者课程纲要
活动时间 | 第9周 | 活动 地点 | 班级教室 | |
活动内容 | 夜宿山寺 | 指导 教师 | 董明媛 | |
课时目标 |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 |||
活动形式 |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一、小擂台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唐朝大诗人李白。(相同的内容不重复) 二、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山寺》 三、学习新课 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 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3.学生自己读古诗。 4.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5.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6、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四、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
我是小小朗读者课程纲要
活动时间 | 第十周 | 活动 地点 | 班级教室 | |
活动内容 | 赠汪伦 | 指导 教师 | 董明媛 | |
课时目标 |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 | |||
活动形式 |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一、课前谈话: 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从小到大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文中所包含的送别之情。 1.读诗题,找疑问,了解诗题。 ①“赠汪伦”意思就这首诗是送给汪伦的。 ②了解诗的背景资料。 2. 读通诗文,初步感悟送别之情。 (1) (点击出示《赠汪伦》全诗文。,老师吟《赠汪伦》诗。) (2)自己先试试。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并且多读几遍。 (3)生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正确、流利。读通——感动——入情 (4)齐读诗文。 三、精读品味,合作探究问题。 1.生回顾生活中与亲人、朋友离别的情景 (1) 送礼物。(板书:送礼) (2) 道“保重”“一路顺风”之类的送别话语。(板书:叮嘱) (3) 互相拥抱,握手。(板书:陪同) 2.自主朗读,比较古今送别方式的不同,找出疑问? 四、吟诵新的感悟。 1.观看插图,播放音乐,再吟诵古诗,把新的感受在吟诵中表现。 2. 课堂总结。 |
我是小小朗读者课程纲要
活动时间 | 第十一周 | 活动 地点 | 班级教室 | |
活动内容 | 江雪 | 指导 教师 | 董明媛 | |
课时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背这首诗。 2..理解诗中意、想象诗中画、体会诗中情。 3.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孤傲不屈、积极乐观的品质。 | |||
活动形式 |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一、揭示诗题。 1.师板书诗题:江雪 2.齐读诗题:读着这个诗题,你的脑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二、理解诗中意。 1.读通《江雪》。 ①请你自己读一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②请学生指读,师生共同正音。 2.读懂《江雪》。 ②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并交流理解的和不理解的字、词、句。 ③组织全班学生交流。 ④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对古诗的理解。 三、想象诗中画,体会诗中情。 1.古人说“诗中有画” 。这首诗就是一幅画,请你听老师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雪之大。 4.渔翁在这么冷的雪天中钓鱼,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孤独、坚强、与众不同、孤傲)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位渔翁,无论是独钓寒江雪的渔翁,还是纵情于山水间的渔翁,都让我们认识一个坚强而乐观的柳宗元,相信渔翁和柳宗元的形象已铭刻在每个同学的心中,伴随着每个同学更好地成长。
|
我是小小朗读者课程纲要
活动时间 | 第十二周 | 活动 地点 | 班级教室 | |
活动内容 | 春夜喜雨 | 指导 教师 | 董明媛 | |
课时目标 | 1、 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这首诗。 | |||
活动形式 |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一、导入: 二、走近杜甫 指导学生阅读提示并看班级杜甫介绍: 三、研读新课: 1.指导学生阅读《春夜喜雨》,纠正错误读音。(屏幕显示) 2.指导学生欣赏阅读,创造意境(班级配乐) 3.整体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四、互动质疑、深入体味 , 1.抓住重点字来分析体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 2.借助想象和联想。 五、阅读欣赏并尝试背诵(配乐朗读) 六、总结
|
我是小小朗读者课程纲要
活动时间 | 第十三周 | 活动 地点 | 班级教室 | |
活动内容 | 长歌行 | 指导 教师 | 董明媛 | |
课时目标 | 1.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会10个生字,;读古诗,理解诗意, 3.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背会该诗。 | |||
活动形式 |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一、由谜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教师借机板题:时间 二、引导学生观察图,激发学生兴趣 1.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讨论问题:(1)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2)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边看边说,要求自言自语。 3.组织在班内交流后,切入到学习主题:《长歌行》的理解及背诵、认字、识词…… 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请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读一读,要读准音,正对调(正确)。 2.(放录音)请听一听你的朋友认对了吗?请学生自己验证。 3.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试读诗,请仔细听后评议。 2.再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3.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有语气)。 4.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合作解决; 五、指导背诵,当堂检查,及时反馈 1.教师抓住重点词指导背诵:少壮、老大…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六、回顾插图,说演结合 七、课堂小结 |
我是小小朗读者课程纲要
活动时间 | 第十四周 | 活动 地点 | 班级教室 | |
活动内容 | 山居秋暝 | 指导 教师 | ||
课时目标 | 1.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会10个生字,;读古诗,理解诗意, 3.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背会该诗。 | |||
活动形式 |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 2.作者介绍 二、诗歌朗读指导 三、诗中有画 (二)诗中有画 板书:诗中有画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板书:寂静,清新,幽雅 板书:山村生活美 |
我是小小朗读者
活动时间 | 第十五周 | 活动 地点 | 班级教室 | |
活动内容 | 枫桥夜泊 | 指导 教师 | ||
课时目标 | 1.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会10个生字,;读古诗,理解诗意, 3.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背会该诗。 | |||
活动形式 |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活动三:走进诗歌,感悟诗歌 1、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咱们一样一样地说,读读第一句诗,看到了什么?师板书月落 过渡:因为“愁眠”,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师板书江枫 过渡:落叶飘零,江枫瑟瑟。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那么,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 板书渔火 2、过渡: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又听到了什么? 板书乌啼 过渡:当乌啼声飘过,茫茫秋夜反而变得更加沉寂。还听到了什么?师板书钟声 是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板书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 到客船) 3、过渡:看到了,听到了,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还感到了什么?师板书霜满天 4、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江枫渔火——生齐读对愁眠。师板书对 5、于是,情动于中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教师范读全诗) 过渡: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天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空。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晚上,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在心里轻轻地念道—— 6、月亮已经落下去了,诗人还看得见吗?(擦去“月落”) 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乌鸦凄厉的叫声也已经消失了。(擦去“乌啼”) 那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擦去“霜满天”) 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那瑟瑟的江枫看得清吗?师:(擦去“江枫”) 点点渔火忽明忽暗,若有如无。(擦去“渔火”) 还有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看得见吗?(擦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 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景物可以相对了。(擦去“对”) (形成如下板书) 愁眠 钟声 7、过渡:突然,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PPT放声效 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在“钟声”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在“愁眠”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 让我们一起像张继那样,用心去感受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孤独的张继这样说 | |||
活动二:检查朗读,指导朗读 1、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板书枫桥夜泊。 |
活动时间 | 第十五周 | 活动 地点 | 班级教室 | |
活动内容 | 长相思 | 指导 教师 | ||
课时目标 | 1.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会10个生字,;读古诗,理解诗意, 3.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背会该诗。 | |||
活动形式 |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21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 二、检查预习 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 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 3、检查朗读 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大家看,更在这儿应该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读,教师评价:字正腔圆 *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老师给大家标出来了,谁来试试。一起试着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读读这首词。 三、学习这首词 (一) 默读 1、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词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但这还不够,还要读得有情有味才可以,这就需要我们读懂词意,体会词人的情感。同学们,想想可以运用什么办法读懂这首词?和我们读懂古诗的方法一样。 2、同位之间可以交流一下学习收获。 (二)学习上阙 1、大家看,这是词的上阙,谁来读读,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谁能帮他解决?谁能简单说说它的意思。 我们可以用那些词语可以形容这种漫长艰辛的征途?(长途跋涉 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2、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纳兰性的他们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 3、夜深千帐灯,读到这儿,老师产生了疑问,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是呀,将士们白天车马劳顿,疲惫不堪,为什么夜深还不休息? (三)学习下阕 1、自己读读下阕想一想 ,为什么会夜深千帐灯 2、谁来说说下阕的意思。 3、和上阕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样,这儿的风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风雪交加。 4、同学们,出现我们在面前的,是一位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词人。板书:身在,心系故园 他行走在千山万水之间,然而他那颗心,却在故园,在家人身上。 5、大家想像一下,出征前,在他的故园会有什么样的情景呢?学生交流, 他多么希望可以,梦回故园,感受这份温馨、宁静、祥和,可是,现在,却被吵得乡心破碎,乡梦难圆。 6、此时,你就是纳兰性德,你来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