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贴画 校本课程 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
【课程背景】
“剪贴画”一词来源于中国民间剪纸,陕西的民间艺人库淑兰大师将其发扬光大,2003
年中央美术学院吕胜中教授,参与了库淑兰大师“招魂堂”小红人的制作,展览在国内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法国有着华丽野兽派色彩大师称号的马蒂斯,1950年前后将绘画艺术的探索浓缩为剪贴画,使剪贴画在艺术领域开辟了新的境界,成为令人瞩目的艺术形式。
剪贴画以形式多样、造型独特、用材广泛为特点,对学生的构图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美术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全国各种版本的教科书当中,虽然都有剪贴画的学习内容,但是内容比较分散,并未形成系统。现阶段的课程未能遵循传统手工教材的编写原则,从方形、圆形等基本型入手,到色彩的搭配由浅入深的学习系统。而且教材当中缺少一种新的元素,缺少以美术为本体关注学生发展因素。
【课程目标】
本学期开设的剪贴画校本课程活动为学生供给一个展示个性才艺的机遇和空间,使他们的一艺之长获得充足的发挥和展现,以点带面,促使全校的美术活动。 进一步认识美术的根本知识, 提升学生的赏识水平及创建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课程内容】
本课程共8讲,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讲(1个课时):了解剪贴画,欣赏优秀剪贴画作品;自我介绍;《牵牛花》,读儿歌,认识牵牛花的特色,娴熟使用剪刀,能看图初步剪出来牵牛花的形状。第二讲(1个课时):牵牛花(彩纸剪贴画),通过折、剪、粘贴完成《牵牛花》剪贴画。
第三讲(2个课时):《苹果树》沿着苹果的轮廓线圆滑的剪出来苹果的形状,能将剪下来的苹果合理布局在树冠范围内,培养手指灵巧性。
第四讲(2个课时):《将来的家》运用剪贴的方法在画纸上塑造出将来的家。
第五讲(2个课时):中期展示
第六讲(2个课时):《搬西瓜》,欣赏《蚂蚁和西瓜》故事,用彩纸制作西瓜并勇敢想象,能用简单线条表现蚂蚁的各样动向。
第七讲(2个课时):《小纸人》利用不同色彩的纸或画报纸,粘贴出每个学生自己可爱的形象。
第八讲(3个课时):《海底世界》,欣赏马蒂斯剪贴画作品,试试用归纳、夸张的剪影方式表现海底世界。
第九讲(2个课时):期末展示
【课程实施】
任课老师:刘娟
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
教学场地:教室
教学工具和手段:自编教材,互联网,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等
适用对象:对剪贴画有兴趣的学生
组织形式:
实施安排:启发讲授,表演访谈,资料收集,圆桌讨论等方式。
【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分别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技能应用、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考评分“平时考核”和“期末综合评定”两步:平时考核内容为出勤情况、提问检测、作业情况、个体创作;期末综合评定内容为基础知识考核、专题创作等。
2、考评按照自评、互评、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最后形成综合评定等级。其中,自评权重为20%,互评权重为30%,指导教师评价权重为50%。
3、学生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与待合格四级。80分及以上为优秀,70分—80分为良好,60—7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待合格。
4、《剪贴画》学习评价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