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少年》课程纲要

作者:窦文博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2-02-18

篮球少年》课程纲要

一、课程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体力活动的减少和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重要的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保持优良的状态。小学体育是培养人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除国家规定的体育课程外,体育校本课程也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选择何种体育活动学生能遍接受并乐于参与,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兴趣,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篮球运动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球类运动,参加者不受年龄、性别、人数的限制,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随时组织几个人进行全场或半场的比赛,从运动中取得极大的乐趣,尝试获胜的喜悦,从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恢复和放松,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习的效率。长期参加篮球运动,对人体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改善心理素质、提高分配和集中注意的能力,提高时间、空间和定向能力也有很好的作用。更重要的 是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它要求参加者必须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互相帮助,发挥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争取比赛的胜利。因此参加者容易形成团结合作的集体荣誉感、严格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拼搏的精神,并能增进参加者的相互了解,形成友好的交往和长期的友谊。

二、课程目标

以《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为宗旨,以开展快乐篮球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创建快乐篮球特色学校奠定基础。

1.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我校教学计划的规定,认真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结合篮球游戏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猛顽强的优良品质和思想作风。
2.掌握篮球游戏的基本理论知识。
3.发展学生身体及智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游戏方法。
4.养成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方的优良品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健体、育德、启智、崇美的互相渗透中实现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

篮球是一种运动,一种娱乐,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篮球训练给予的不仅仅是一种自由,更是培养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提高判断能力以及在复杂、困难条件下的随机应变,增强团队的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一种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

长期参加篮球运动,对人体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改善心理素质、提高分配和集中注意的能力,提高时间、空间和定向能力也有很好的作用。更重要的 是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它要求参加者必须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互相帮助,发挥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争取比赛的胜利。因此参加者容易形成团结合作的集体荣誉感、严格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拼搏的精神,并能增进参加者的相互了解,形成友好的交往和长期的友谊。

单元内容

课时内容

一、篮球运动概述

1课时:认识篮球运动

二、球性练习

2课时:抛球、接球、指尖拨球(球性练习)

3课时:学习原地单手拍球

4课时:双手原地拍球

5课时:考核(原地左右手拍球)

三、运球技术

6课时:单手拍球走直线

7课时:双手拍球走直线

8课时:单手行进间运球

9课时:单手行进间运球过障碍

10课时:考核

四、传接球技术

11课时:双手胸前传接球

12课时:双手胸前传接球(击地)

13课时:双人配合运球

14课时:左右手换球运球、坐地拍球

15课时:考核

四、实战演练

16课时:比赛(传接球过半场)

17课时:比赛(单手运球过障碍)

四、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安排在每周星期五下午第二节课。

2、组织形式: (1) 开设“篮球少年”自主选课班,吸引篮球爱好者来学习训练,让他们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篮球运动中来。(2) 学生课外自主练习。

3、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在校本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运用不同的器材把篮球技术融入于各类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技术动作,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发挥学生练习积极性,将篮球校本课程进一步付诸实践。

4、成果展示:开设篮球基本技术比赛,动员每位学生都参与篮球活动。(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循环赛。

5、本课程的实施,注意强调学生间相互配合,重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特别在互相垫球传球及比赛过程中,教育学生不能责怪使他人,以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包容。

五、课程评价

1、以本课程的目标为依据,通过实施过程中学生表现、参与程度和学习成效等信息,按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相结合的方法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

2、给与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掌握的程度评价。

 

 

 

单手运球走直线(右去左回)考核标准

优秀

良好

合格

有待改善

基本掌握单手运球走直线,运球时能很好地控制球,运球前进,不让球乱跑,动作连贯,上下肢协调用力,动作干净利落,无多余动作。左右手运球无明显差异。

初步掌握单手运球走直线,运球时能较好地控制球,运球前进,不让球乱跑,动作较连贯,上下肢协调用力,有少许多余动作,。左右手运球存在差异。

大致能完成单手运球走直线,动作的正确性、协调性尚可;在提示下能做出相应的动作。

练习动作有明显错误,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较差。

 

 

 

单手运球过障碍(右去左回)考核标准

优秀

良好

合格

有待改善

基本掌握单手运球走过障碍,运球时能很好地控制球,运球前进,不让球乱跑,动作连贯,上下肢协调用力,动作干净利落,无多余动作。左右手运球无明显差异。

初步掌握单手运球过障碍,运球时能较好地控制球,运球前进,不让球乱跑,动作较连贯,上下肢协调用力,有少许多余动作,。左右手运球存在差异。

大致能完成单手运球过障碍,动作的正确性、协调性尚可;在提示下能做出相应的动作。

练习动作有明显错误,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较差。

 

 

双手胸前传接球考核标准

优秀

良好

合格

有待改善

基本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蹬地、伸臂、翻腕、拨指动作发力连贯。
伸臂迎球、接球后引缓冲,球力量的大小与时机适宜。

基本双手胸前传接球,蹬地、伸臂、翻腕、拨指动作发力较连贯。
伸臂迎球、接球后引缓冲,球力量的大小与时机较适宜。

大致能完成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的正确性、协调性尚可;在提示下能做出相应的动作。

练习动作有明显错误,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较差。

 

3、具体评价方案:评价分为课堂学业评价、平时行为态度评价以及学生自评互评三个方面。

(1)课堂学业评价:以对学习内容和技术的掌握情况为主要考核评分依据,占总成绩的70%,其中,单手运球球、传球技术考核占50%、技评占20%。

(2)平时态度评价:主要以学生是否认真、主动、积极,能够虚心请教,占总成绩的15%。以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观察记录为主。

(3)学生自评互评: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占总成绩的15%。其中,自评与互评各占7.5%分数计算,满分为100分。计算公式如下:课堂学业评价×70%+平时态度评价×15%+学生自评互评价×15% ﹦综合评定分数。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课程纲要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