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田径》课程纲要
《趣味田径》课程纲要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做好训练、比赛以及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把学校田径队工作做得更好,力争在市区田径运动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的任务: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水平,为我校田径队打好基础,从低年级选择优秀运动员,进行田径专项训练,后续为校田径队输送优秀运动员。
三、基本情况:
学校田径运动队一直以来都有着不错的成绩,为校在区里的田径运动会争得了非常多的荣誉。我校田径队优点是学生积极性高,具有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精神,不足之处是运动员竞技水平、基本功不相同,而且身体素质并不突出,理论知识缺乏,训练时间少,因而面临重重困难。趣味田径致力于在低年龄段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学习田径相关的理论知识。争取在校领导的重视与关怀下,上下齐心协力,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实力的队伍。
四、学习要求:
1、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等,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2、训练必须常年系统的身体系统为主。
3、各种练习中,培养学生合理的用力顺序,爆发用力等。
四、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安排在每周星期五下午第二节课。
2、组织形式:
(1) 开设“趣味田径”校本课程,选拔一年级优秀田径运动员参与课程训练学习。
(2) 学生课外自主练习。
3、思想教育和管理: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爱吃苦”的品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运动事迹的讲解。
4、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田径比赛,奖励优胜运动员。
五.具体学习阶段与主要内容:
阶段 | 主要内容 |
一、准备期 | 1.选拔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
2.宣布课程制度纪律。 | |
3.准备课程所需器材。 | |
二、身体素质训练阶段,以身体训练为主 | 1.以力量训练为主,辅以基本技术。 |
2.以柔韧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 |
3.以灵敏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 |
三、基本技术训练,巩固及提高阶段 | 1.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力量训练。 |
2.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柔韧性、灵敏性和耐力训练。 | |
3.基本技术综合练习。 | |
四、专项技 | 1.以专项技术为主,辅以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
2.以专项技术、战术为主,辅以模拟比赛练习学习。 |
六、具体训练内容:
练习项目 | 练习内容 |
柔韧性练习 |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 |
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叉等练习。 | |
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仲、绕环等练习。 | |
协调性练习 | 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 |
2.各种技巧练习。 | |
速度、灵敏练习 | 1.原地高抬腿跑。 |
2.加速跑60米左右。 | |
3.站立式起跑30-40米。 | |
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 | |
5.30米、60米计时跑。 | |
耐力练习 | 1.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
弹跳力和力量练习 | 1.各种跳跃练习。 |
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 | |
3.橡皮条。 | |
4.哑铃等。 |
七、课程评价
1、以本课程的目标为依据,通过实施过程中学生表现、参与程度和学习成效等信息,按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相结合的方法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
2、给与学生对田径基本技术掌握的程度评价。
3、具体评价方案:评价分为课堂学业评价、平时行为态度评价以及学生自评互评三个方面。
(1)课堂学业评价:以对学习内容和技术的掌握情况为主要考核评分依据,占总成绩的70%,其中,垫球、发球及传球技术考核占50%、技评占20%。
(2)平时态度评价:主要以学生是否认真、主动、积极,能够虚心请教,占总成绩的15%。以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观察记录为主。
(3)学生自评互评: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占总成绩的15%。其中,自评与互评各占7.5%分数计算,满分为100分。计算公式如下:课堂学业评价×70%+平时态度评价×15%+学生自评互评价×15% ﹦综合评定分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