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教学反思

作者:牟小青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2-05-26

《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是五下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基于学生在四学过的《白鹅》,对作者及语言风格有定了解。但对丰子恺的认知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相遇中,对其画、其文、其人不断地深入了解。《手指》这篇课文语言风趣幽默,教材编排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所以我紧扣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以及课后习题,来展开教学设计。这次研讨的主题是立足语文要素,在“课堂深度时刻生成”探索实践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在教学设计和具体推进时,我们更多是在关注深度时刻的样态及其路径。

一、漫画导入,以“趣”促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才能促及学生的心灵。课前,先出示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并让学生说说他们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活跃学生的思维和调动课堂氛围。由图及文,感受文章表达的有意思。

二、借助表格,以读促思

  学生能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抓住关键词来了解手指的特点,然后借助表格,通过提取关键词的方法理清五指的长处和短处继而通过串联关键词,又把长长的文章读成了四句话。帮助学生概括思维的呈现,这一环节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三、多元互动,发现密码。

  随后,我继续追问:像这位同学这样简简单单地介绍手指是一种表达,像丰子恺先生这篇文章介绍手指又是另一种表达。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通过比较,学生们初步感受丰子恺先生语言的风趣幽默。

接着便引导学生聚焦第二自然段认识大拇指,在文中圈画出有意思的地方,并思考是怎样表达的。学生们轻而易举的便能找到这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写大拇指。在教学列举大拇指最肯吃苦的事例时,通过与学生合作读句子,教师相机评价、指导朗读胡琴的琴身可比大拇指大多了,这样能扶住吗?抵得不够用力,水在往外喷呢!抵得还不够用力,再使点劲。你这么拼命地按,血肯定止得住。”等来感悟作者的精准用词,并从中体会大拇指吃苦耐劳的品质。学生交流到“讨巧的事”时,首先明确“讨巧”的含义,然后知道大拇指与其他四指在讨巧的事情面前,遭遇截然不同将两处事例放在一起,不难发现辛辛苦苦、忙忙碌碌都是大拇指,但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从中又感悟到大拇指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再由大拇指的品质联想到生活中拥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品质的人,感悟到他们精神的可贵。最后,引读第二自然段开头两句,了解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表达更具丰子恺的特色。

四、联系生活,表达风趣。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在明确作者对大拇指描写的写法上,让学生选择五官中的一个来进行练笔,学习丰子恺先生风趣幽默的表达。

这一单元是要让学生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但整个行课过程中学习情趣还有所欠缺,教师情境式介入与重组推进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历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教师成果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