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结》教学反思
《丁香结》是六上第一单元“触摸自然”中的一篇文章,指向文本阅读与创意表达,所以我紧扣“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
一.游戏导入,想开去
课前,通过游戏,调动课堂氛围。出示第一幅图时,我引导学生“看着眼前笔直的树你想到了什么?”由扶到放,让学生想开去。
二.字词教学,理清文脉。
通过多种方式地读,图片、字形来理解“缀满”的意思。据意辨音,让学生掌握 “薄”字的读音。通过丁香花和丁香结来理清文章的结构。
三.品味丁香,初识联想。
让学生快速找到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丁香花时,相机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斗室、伏案和毫端”的意思。紧接着出示学习任务二,让学生展开学习。
1.品味“俏皮可爱”
学生能从“两片雪白”“半树银妆”感受到花多色白,从“星星般”读到花像星星一样小且多,从“探”和“窥”字想到了什么?”学生便能想到活泼可爱的小孩,读到丁香花的俏皮可爱。随后师生进行对话“看到这样的丁香花你会做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感知作者对于丁香花的喜爱之情。
2.品读“月下甜香”
在教学这一环节,我创设情境“当黑暗笼罩着大地,仅凭微弱的月光你能一眼分辨出丁香花来吗?”“这是种怎样的香?”,当学生抓住“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时说到清雅时,已感受到花香的独特,老师应顺势让学生知道作者之所以用“非桂非兰”是因为他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对比想象而来。
3.品味“檐前积雪”
当目光聚焦到斗室窗外的丁香时,学生很快能从“檐前积雪”读到丁香花色白、花多。我立马追问“你为什么说这檐前积雪是丁香花呢?”学生会找到前面的“每到春来”及后面的“香气直透毫端”,从而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到雪是没有香味的,所以“檐前积雪”指的就是丁香花。
当交流完斗室窗外丁香花的特点后,让学生通过读明白第3小节其他句子写的是作者的感受。通过师生配合读,明白“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是看到了繁茂的丁香花,闻到了浓郁的香味产生的感受。当学生读完“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相机理解“春光”指春天的风光,然后交流补充宗璞的资料,明白“春光”还指作者这三十年中创作出的作品及取得的成就。紧接着,再交流补充宗璞这三十年的经历,由情景对话明白丁香花带给作者的影响,从而来指导朗读。
最后是进行方法的提升,让学生用今天学习到的聚焦关键字词想开去,结合生活实际想开去,联系作者生平想开去的方法,读读作者散文集《丁香结》中的文章。这堂课在交流三处丁香时,老师还是要紧扣想开去展开,打开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边读作品,边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从作品描写的意象去联想,怎样“想”是学习的重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