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游戏校本课程纲要
数学游戏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 名称 | 数学游戏 | 撰写老师 | 镇文婷 | 课 时 | 18 | 课程类型 | 选修 |
课 程 目 标 | 总目标: 1.通过数学游戏课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体验数学思维的乐趣; 2.充分与教材结合,提升一年级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进一步开发学生思维,提升数学思维的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创新创造能力,同时有具备初步的合作意识。 3.进一步在了解学生年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游戏提升孩子的能力,如孩子的专注思考能力、倾听能力、反应速度以及综合协调能力等。 | ||||||
课 程 内 容 | 本课程的数学游戏是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心理能力特点来设计的,并充分结合一年级小学数学教材和数学课堂来设计,既是作为数学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又是专门为帮助一年级学生顺利渡过幼小衔接期的课程。 本课程数学游戏主要分三大类: (1) 益智拓展类 (2) 律动调节类 (3) 专注提升类 数学游戏课程主要展开过程: (1) 了解数学游戏规则(也可学生示范) (2) 学生游戏(与老师、同学互动) (3) 说说游戏感受(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 (4) 创编游戏,与爸爸妈妈互动。 | ||||||
课程实施 | 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 教学场地:一4班教室 教学工具和手段:自编教材,互联网,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等 适用对象:一年级学生 组织形式:游戏互动、小组展示、个人展示 实施建议: (1)教学时,要注意把握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动手能力。 (2)教学时,要充分地利用学生资源,开发学生喜欢的数学小游戏。 (3)教学时,要注意及时评价,特别是对有创意的创编要及时展示,注重评价的时效性。 (4)教学时,可以适当增加数学文化拓展,进行数学绘本阅读,动静结合。 | ||||||
评 价 方 式 | 1、对学生的评价分别从“参与态度、游戏投入和完成度、成果展示”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考评分“平时考核”和“期末综合评定”两步:平时考核内容为出勤情况、平时参与和游戏互动情况;期末综合评定内容为游戏创编汇报展评。 2、考评按照自评、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最后形成综合评定等级。 | ||||||
课时 | 具体内容安排 | ||||||
第一课时 | 益智拓展类:开小火车(认识方向、自编火车方位) 律动类:手指操 | ||||||
第二课时 | 专注类:听指令做动作(包括方位指令) 律动类:听音律动 | ||||||
第三课时 | 益智拓展类:看形猜数 律动类:数字歌 | ||||||
第四课时 | 专注类:水果操 专注类:舒特尔方格 | ||||||
第五课时 | 益智拓展类:种豆子 律动类:123数字体操 | ||||||
第六课时 | 益智拓展类:拼搭我最行,图形我来创 律动类:图形操 | ||||||
第七课时 | 益智拓展类:火柴变变变(变数字) 律动类:拍手操 | ||||||
第八课时 | 益智拓展类:听数撕圈 专注类:我会读颜色 | ||||||
第九课时 | 互动类:听数抱团 专注类:凑十歌 | ||||||
第十课时 | 益智拓展类:数字快闪 专注类:听词拍手 | ||||||
第十一课时 | 益智拓展类:数字卡片大作战 律动类:正话反做 | ||||||
第十二课时 | 益智拓展类:火柴变变变(变加减算式) 律动类:手指操 | ||||||
第十三课时 | 益智拓展类:折纸中的数学奥秘 律动类:听音做手势 | ||||||
第十四课时 | 益智拓展类:加减对对碰 律动类:拍手操 | ||||||
第十五课时 | 益智拓展类:数独 专注类:正听反说 | ||||||
第十六课时 | 益智拓展类:手指玩加减 律动类:手指操 | ||||||
第十七课时 | 益智拓展类:扑克游戏(排序、比大小、分类、找不同、找规律) 律动类:一起向未来 | ||||||
第十八周 | 益智拓展类:扑克游戏(算加减抢牌游戏) 律动类:手指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