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素养浅谈小学“职业体验”三阶式教学
基于劳动素养浅谈小学“职业体验”三阶式教学
姜倩
基于学情,将职业体验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包含低中高三个年段,以探索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技能学习和劳动教育重点,围绕学校、学生的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通过职业体验实践,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增强劳动情感;提升劳动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三阶目标。
关键词:职业体验、劳动素养、三阶式教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从教育制度创新的角度肯定了劳动教育的地位。对于劳动教育的内容,《意见》中有明确的指示。要在小学落实劳动教育,职业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通过职业体验实践,学生能够树立劳动意识,增强劳动情感;提升劳动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三阶目标。
职业体验是在模拟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让学生体验职业岗位以增强劳动观念、优化生涯规划、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性实践活动。其蕴含的劳动教育内容有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和劳动观念等,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
基于学情,学校可将职业体验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包含低中高三个年段,以探索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技能学习和劳动教育重点,围绕学校、学生的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下面就以开设“勇往‘职’前,遇见未来的自己”职业体验课程为例详细叙述。
一. 初识职业,树立职业意识
低年段的学生对小学生活充满新鲜感,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 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但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基础。基于此,低年段可开展以下职业体验课程。
(一)我是小园丁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创造机会打理学校的农场,探究植物、蔬菜的特点和生长规律,获得有关季节与植物、环境的感性经验;建立各班植物角,初步形成保护植物的意识。
1.小农场我们来啦!
⑴参观农场,认识农场里的农作物,了解农场基本构造。⑵认识种子,挑选出自己喜欢的蔬菜种子,带上小锄头开启“种植之旅”。
2. 蔬菜由我来守护!
⑴了解蔬菜的生长规律,例如:了解黄瓜、丝瓜等瓜类的搭架、盘藤及授粉的方式,给予瓜类成长的助力。⑵制订种植计划,绘画种植日记。初步感受劳动快乐,体验小园丁的职业乐趣。
(二)我是小牙医
利用低年级学生掉牙换牙的特殊时期,学习保护牙齿的方法,学会正确刷牙,形成爱护自己及他人牙齿的意识。
1. 口腔知识,我知道
⑴观看纪录片和符合年龄特点的动画片,积累口腔知识。⑵举行口腔知识竞赛,开展每日护牙行动进行一日打卡,坚持一天获得一枚印章,用来兑换护牙小卫士的奖章。
2. 我的牙齿,我会刷
⑴邀请口腔科医生做专题讲座分享儿童口腔保健知识,认识牙齿疾病的危害和保护牙齿的方法,为以后拥有整齐美丽的牙齿打下坚实的基础。⑵ 参观口腔诊室、学习爱牙护牙小知识,在玩乐互动中懂得如何保护牙齿,消除对牙医的恐惧感。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利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初步认识职业,使其对社会职业有浅显的理解。在小园丁、小牙医的职业课程中,体验劳动快乐,初步感受社会职业,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简单理解,初步形成劳动观念。
二. 体验职业,掌握劳动技能
经过一二年级对于职业的初步认识,学生对于社会职业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中年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学生对于社会职业的认识停留在表层,可借助社区资源,实地参观职业体验馆,以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来加深职业观念。
(一)我是小厨师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做几道拿手菜,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形成珍惜粮食的意识,养成自我动手的能力。观菜品,识菜谱,识厨具:选择简单易做的菜品,学会看菜谱;根据菜谱,在父母的帮助下走进菜场认识蔬菜,购买所需食材,认识厨房用具,动手制作美食。
在“我是小厨师”的劳动体验中,经历搭配、选材、摘菜、清洗、切菜再到烹饪这一系列过程,学生真切地感受厨师的匠人精神:厨师对食材的尊重和考究,对食材的物尽其用,对食材的珍惜和钻研,发挥匠心为食客们呈现出;食材之美。同时,结合所学过的古诗《悯农》,学生对厨师这个职业会有更深的体会。
(二)我是小记者
开展“小记者”的职业体验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探究,学会聆听、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合作,养成尊重他人、诚实自信的良好品质。小记者需要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校园中乐于助人、礼貌友好的学生,并记录下来。通过广播讲述自己发现的好人好事,组建班级记者团,记录班级大事记。
通过“小厨师”“小记者”的职业体验,了解职业特性,掌握劳动技能,感受职业的艰辛,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注重社会的思想感情。
中年段是学生对于职业意识逐渐稳定的阶段,从低年级仅仅萌发职业意识,到中年段挖掘职业的深层意义,这个过程离不开递进式的职业任务驱动。
三.深入职业,培养职业精神
高年段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
他们接触社会的面比以前广,吸取的信息也更多,对社会现象和国内外新闻比较关心,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还不善于正确地进行判断与辨析。通过前两个学段的职业体验,高年段的学生对待职业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他们能够体会职业背后的含义,通过一系列的职业体验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和习惯,感受职业背后蕴藏的劳动精神,厨师的“工匠精神”、医生的“人道主义”、警察的“奉献精神”等等。
以高年段的“我是小交警”职业体验课程为例:
(一)我是小交警
1.学礼仪、明法规:学习交警的礼仪知识,观看视频了解警服的设计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交警服装穿戴,基本姿势的训练。观看交通法规,学习交通知识
2.观基地、在行动:实地参观交警大队,了解各科室的功能与任务;跟随交警叔叔值岗与出警,在教室的指导下学会礼貌协调突发事件。
职业体验课程的场地是开放的,方式也是开放的,学生经历完整的开放性的职业体验,从中感受到职业劳动中蕴藏的美学和生命的舒展。如:在“我是小交警”课程中,通过学生自学、专家培训、基地观摩、实地行动“四部曲”开展互动。教师采取多游戏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学习了交通法规;邀请交警大队的警官给学生们培训交警行为礼仪和基本交通指挥手势;带领学生走进交警大队进行观摩学习;最后,学生分组在教师的带领下同协警权叔、交警叔叔一起定期在学校附近主干路路口指挥交通。
通过这一系列的开放性体验活动,学生感受到了交警高强度、高服务、高风险这一职业的特点,对交警叔叔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同时,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交警这一职业的魅力、美好和使命。
以“小交警课程”劳动教育主题为例,经历了“小交警学礼仪”,“小交警明法规”“小交警观基地”“小交警在行动”四个活动生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交通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文通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实地活动,学生学习交警遵守纪律、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提高交通文明和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的付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小学是时间跨度较大的阶段,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深,根据实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三阶教学模式,层层递进。低年级浸润职业意识,通过环境中浸润,游戏中体验,学科中渗透观念,在低年级的浸润基础上,采取亲身体验为主的方式,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激发劳动兴趣。高年段的学生在心理成熟度上较中低年段有明显提升,他们能够体会职业背后的含义,通过一系列的职业体验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习惯,感受职业背后蕴藏的劳动精神。
四.结语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理论,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时期职业体验课程的总体目标可以定为: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职业体验活动,增进学生对社会职业的了解和自我职业兴趣的了解,在社会、职业和自我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
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对劳动的分工要求越高,大量的职业化需求产生,新时代的劳动者肩负着时代创新要求。职业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也是劳动者的个人成长与职业的发展的内驱力,从小学开始培养内驱力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发展。
通过“职业体验”课程的实施,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初步理解,培养职业兴趣,形成对职业劳动的初步认识。通过职业体验,了解职业特性,体会劳动的快乐,感受职业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注重社会的思想感情。以实践体验为抓手,培养学生认知社会的水平,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社会,在社会活动中学会尊重和团结各类群体,使其理解职业的艰辛和责任。采取三阶式教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期望三阶式职业体验课程能基于学生劳动素养真正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