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微课程实施策略

作者:贺维娜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2-11-25

小学劳动教育微课程实施策略

沈彩虹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老师在实地给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步融入其中,帮助学生设置各种各样的微课程,借助于微课程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推动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有效地推动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更佳为此本文就基于微课程之下如何进行小学劳动教育开展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思考和启发。

一、利用微课程,做好良好的课前预习工作

无论是对于任何课程来说,如果想要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那么都一定要加强给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让学生高效的进行预习,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开展得更加深入,更加透彻,并且老师给学生开展良好的预习,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此现在老师就可以借助于微课堂这一种模式来帮助学生进行预习,以往让学生针对于劳动相关课程预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存在有抵触心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劳动的课程并不是他们所需要考试的课程,于是对于劳动课程的预习也十分不在乎,有些学生就认为这项作业就算是没有作业导致学生的实际预习效果不佳,而现在借助于微课程,老师就可以也帮助学生制作一些视频,制作一些PPT等等,然后把相关的教案和视频都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之中,然后让学生借助于这些微视频进行劳动相关知识的提前预习。

例如老师在实际给学生进行相关的劳动理念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就借助了三字经和弟子规,其中有关于劳动的相关内容来给学生进行了微课堂的设置,首先老师先将三字经和弟子规之中有关于劳动的相关知识点,给学生进行节选,然后借助于这些节选出来的知识点变成一个微课程的视频,将这个微课程视频给学生放置到他们的手机之中,让学生针对于微课堂的视频进行学习,以此来促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更佳,促使学生的预习效率更高,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二、利用微课程抓住良好切入点

虽然给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很多都是注重于给学生进行整体的实践教育,但是现在老师还必须要加强给学生进行一些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同时也可以借助于微课程给学生寻找相关知识的切入点,借助于切入点给学生进行整体的教学,这样切入点把握的更加良好,学生的劳动教育才能变得更加的良好,变得更加的完善,为此老师现在需要将微课程设置学生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各个点,然后针对于这些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各个点给学生进行整体的教学,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同时使得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可以达到更高,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跟中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比如在实际给学生进行劳动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的给学生进行课本上知识的讲解,很容易会让学生对于劳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会让学生对于劳动课程的学习的理解深入程度不足,为此现在面对这种情况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进行整体的劳动教育开展的更加丰富化,更加的形象化,并且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将劳动教育的一些榜样放置成视频给学生进行播放,以此来当做课堂的调节和课堂的切入,使得整体课堂这种学生的注意力都能更加高度的集中,促进整体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能真正融入于劳动课程的学习之中,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为此把握好切入点,对于整体劳动教学的开展现实意义。

三、利用微课程让学生复习巩固

不是很所有的劳动学生与生俱来都会的有相当多的劳动学生都需要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学习和深入了解的,为此针对于这一现实情况,老师现在在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状况给他们进行劳动的教学,并且要加强给他们进行劳动技巧的教育,很多老师都更加倾向于在上课的过程中给学生进行劳动的讲解,让学生去实践参与一些劳动,但是老师为了提升整体的课堂效率,现在可以选择讲课给学生制作一些微视频,让学生在微视频之中去学习一些劳动的技能,这样学生在之后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就会变得更加的知道如何进行操作可以有效的使得学生的实际劳动能力提升,更加高质高效。

结束语总而言之,现在在给小学生开展劳动课程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设计,真正采用多种模式多种方法,将微课程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促进小学生可以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得到提升,这样为学生高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就依据此开展了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教师成果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