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语”结合,挖掘学科育人价值

作者:贺维娜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2-11-25

“劳”“语”结合,挖掘学科育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把“劳”字列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语文学科,除教授语文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功能外,因其包容性强,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传承中华美德,树立意识,培养良好品质的重要阵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文本,积极向学生渗透劳动最光荣的思想,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继承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以劳树德,培养小学生优良品质

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美德榜样,典型事例,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在日积月累的教学实践中丰富和完善劳动知识,掌握科学劳动的技能,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意志得到磨炼,情感得到升华。劳动教育对立德树人具有推动作用,在语文课堂渗透劳动教育,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二)以劳增智,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

劳动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升综合素质。学生在劳动中既要动手,又要动脑,还要不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个过程也强化了学生的智力, 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的生活技能越来越丰富,要坚持劳动教育的日常化,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养成尊重劳动的思想品德。实施了劳动教育以后,班级卫生得到改善,黑板干净,书桌整洁,地面清洁,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劳动品德和劳动价值观的塑造。

(三)以劳强体,提升小学生动手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劳动教育的话题,将学生带入劳动情境中,引导学生从小参与劳动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锻炼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家里,适当的劳动能够增强孩子的体魄,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变得更有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在课文教学中穿插劳动教育

语文学科的劳动教育功能蕴藏在每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挖掘劳动技能教育内容,汲取优秀文化的营养,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让小学生树立起劳动光荣的品质。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中老舍讲述了老北京的风俗习惯,学生感受了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课堂一开始,我给学生播放过新年时候的视频,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有的学生说过年要包饺子,有的学生说过年要打扫房屋,还有的学生说过年要贴春联,甚至有的学生说起过年的顺口溜,整个语文课堂都活跃起来。此时,我把握契机,引导学生在家里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改变他们懒惰的思想状态,要懂得感恩,养成学习和生活的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先从扫地、擦桌椅做起,培养他们对他人的责任感,长大以后便可以面对更加复杂的挑战。

(二)在写作训练时渗透劳动教育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以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写作训练中,引发情感共鸣, 积累丰富的劳动规则。比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为人民服务》时,通过课文学习向学生传授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情感,从正面强化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最终要养成为人民服务的大局观。课后,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志愿者劳动服务活动,并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参与志愿者劳动服务活动的心得体会。同时,可以利用节日开展主题写作训练,在中秋节的时候, 学做月亮饼,撰写体验过程;劳动节时,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征文活动;端午节时,开展包粽子活动,将体验过程付诸笔端,让情感在字里行间流淌。

(三)在阅读文本时引入劳动教育

我还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拓宽视野,找到学习的动力,增强劳动技能。比如讲完《邓小平爷爷植树》,学生初步建立了环保意识,懂得了植树的意义,此时我给学生推荐了《走,我们去植树》《种树》等文章,提高学生爱护地球家园的情感。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户外植树,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劳动中,还给学生传递保护大自然的理念,在润物细无声中向学生讲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同时,带领学生制作关于劳动的绘本和手抄报,充分利用学到的语文、数学、美术等知识,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

(四)家校配合形成崇尚劳动的价值观

劳动教育重在家校合力,开展“生活技能·家务劳动”展示活动,学生回家后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由家长拍摄一段视频上传班级群,最终由学生自己评选出做家务最认真的人,这样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也在班级中掀起了“劳动热潮”。我还定期举行学生家长会,邀请学生家长共同来探讨关于劳动教育的经验,虚心接受家长的建议,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接受劳动,主动劳动。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适时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断整合教育资源,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带给语文学科无限的精彩。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教师成果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