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学习心得
读完《深度教学》一书,颇有感受,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有效开展备课设计和课堂教学,固然是好的。我们给了学生太多没有多大意义的学习任务,例如英语单词反复抄,使学生更加机械地作业,这也加重了他们的孤独感,他们很少有,甚至没有时间去反思,去创造意义,去理解自己和自己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等。威廉.戴蒙认为,当今成长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压力,而是无意义感。并且研究表明,由于无法找寻到个人意义而患心理疾病的孩子数目惊人,因此,孩子极度渴望一种帮助他们找到意义感和目标的教育,而当我们决定将焦点局限在学习成绩上,这就造成了一种不健康的偏执。课堂上学生言说能力的培养,无疑是给孩子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给与了他们表达自己观点,展现自我思维的机会。
书中提到,学习成绩只是个人价值的一种指标,而不是唯一,要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孩子,就必须在学术能力学习,服务学习,社交和情感原则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展,这就与我国教育目标内容大体一致,我国提倡教育应当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老师,包括家长都不能将焦点局限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中国式教育中,大多数家长都会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为目标,不去注重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这就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并且如果老师一味追求成绩,那么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也无疑是糟糕的,孩子越来越沉默,心里想法很多 却不愿言说,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紧张。
在一些全寄宿学校,小学段学生周一到周五基本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并且在学校里面,班主任包括其他老师不可能每天都关心到每个学生的方方面面,这就会使学生产生无意义感、无价值感,学生们得不到肯定,可能就会出现认知上的自我怀疑,严重一些可能会患有心理疾病,甚至于自闭症等。因此当我们给学生问问题的空间时,就表明我们承认他们的问题也有意义,赞许每个人都有提问的权利,教师倾听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和感情,会使他们感到受尊重,这可以改变他们对自己以及对学校的看法。更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他们愿意言说,乐于言说,能力在深度交流中得到提升。
“双减”政策的落实,目的是想让学生不再有考试、作业的压力,使其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而这一点与书中提到“把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内容联系起来”有相通之处,学习成绩不能预测未来,而一个人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却是他能否在社会立足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培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使其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
教师要学会倾听,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把学生的问题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有意义感、价值感,并教授学习方法,而避免一味地重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兴趣紧密联系,坚持有意义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潜力,使得学生与老师在学习生活中一起成长。作为教师,首先要先清楚自身定位,我们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师生互动过程就是彼此最好的学习方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