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理论心得
1月理论心得
劳动育品,立德树人
劳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劳动教育更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德、知、体等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可以将劳动课程分成了六个层次,即“敬畏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成果”“树立劳动意识”“感受劳动光荣”。
一、建立良好的劳动教育管理机制
要选好教学内容,有专门的负责老师,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价值观,细化学生在校的劳动内容,使每位学生都有事干,都爱干事,营造学生在校的归属感。设置校园劳动岗位,如班级日常劳动岗位,年级劳动岗位等,由小见大,先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然后再延伸到家庭教育里去,进而完成清洁、管理等家庭劳动。培养学生自主劳动的意识,使劳动日常化,让学生感受生活,从一个会刷题的孩子变成一个会创造的孩子。
二、开展多样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
丰富多样的活动,可以使每位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劳动项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使学生习得劳动教育的同时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相互补充,用多样的劳动教育吸引孩子的目光,让学生有一个快乐幸福的校园生活。
三、学以致用体会劳动教育的拓展性
在塑造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的同时也要改变家长的劳动教育观念,要放手让学生去劳动,敢让学生去劳动,建立起孩子在学校、家庭与社会中的劳动教育的桥梁。学以致用,延伸家庭劳动教育,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加劳动教育的趣味性,更能成为其他孩子的榜样,从而将劳动变成真正的生活学习技能。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技能和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家校共同发力,学校是主导,家庭作基础。劳动教育在学校开展比在家里开展要简单有效的多。因为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孩子能够学习好就可以了。更何况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过着皇上、公主般的生活,老人、父母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各种劳动。所以首先得让家长更新劳动教育理念。从课堂到生活,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让孩子感受劳动是快乐的,喜欢劳动、愿意劳动,并在劳动中有所收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