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王小萌《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课程纲要
【课程背景】
2022版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责任态度等方面。本课程正是探究实践和责任态度方面的集中体现,科学课程在专项学习中涉及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学习其优秀的品质,但专项学习涉及的科学家并不多,学生了解到的也并不多,本课程通过对世界上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科学家的事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对科学的热爱、保持其好奇心,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同时结合科学课本上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自己也可以做小小科学家。
【课程目标】
1. 通过了解科学家的故事,发现其身上优秀的品质,激发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2. 会通过身边的小事情发现同学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而发展自己良好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3. 会动手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知道自己也可以做小小科学家;
4. 会举例分享自己做过的科学实验或一直坚持做的事情,使其乐于和同伴分享交流,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格、善于分享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程内容】
本课程共17课时,分为三级课程。一级课程:认识世界上著名的几位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收获(7课时);二级课程:结合科学课本,学习课本上提到的科学家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收获(3课时);三级课程:学做小小科学家,完成科学课本上的一些探究活动,分享收获(3课时);做生活中的小小科学家,做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小实验,分享收获,知道自己也可以做小小科学家(2课时);最后总结本课程的收获(2课时)。
课程安排从对科学家的了解到自己做小小科学家,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具体内容如下:
一级课程:学习了解著名科学家的故事(7课时)
第1课:学习了解钱学森的故事(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观看钱学森的故事视频,激发学生对钱学森坚持不懈品质的学习与敬仰,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钱学森的故事和收获。
第2课:学习了解张衡的故事(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观看张衡的故事视频,激发学生对张衡爱钻研品质的学习与敬仰,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张衡的故事和收获。
第3课:学习了解李时珍的故事(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观看李时珍的故事视频,激发学生对李时珍坚持不懈品质的学习与敬仰,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李时珍的故事和收获。
第4课:学习了解毕昇的故事(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观看毕昇的故事视频,激发学生对毕昇坚持不懈品质的学习与敬仰,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与方法。
第5课:学习了解霍金的故事(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观看霍金的故事视频,激发学生对霍金坚持不懈品质的学习与敬仰,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霍金的故事和收获。
第6课:学习了解法拉第的故事(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观看法拉第的故事视频,激发学生对法拉第坚持不懈品质的学习与敬仰,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法拉第的故事和收获。
第7课:学习了解杨振宁的故事(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观看杨振宁的故事视频,激发学生对杨振宁坚持不懈品质的学习与敬仰,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杨振宁的故事和收获。
二级课程:学习了解科学书上科学家的故事(3课时)
第8课:学习了解达尔文的故事(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观看达尔文的故事视频,激发学生对达尔文坚持不懈品质的学习与敬仰,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达尔文的故事和收获。
第9课:学习法布尔的故事(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观看法布尔的故事视频,激发学生对法布尔坚持不懈品质的学习与敬仰,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法布尔的故事和收获。
第10课:学习了解于敏的故事(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观看伽于敏的故事视频,激发学生对于敏坚持不懈品质的学习与敬仰,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于敏的故事和收获。
三级课程:学做小小科学家(3课时)
第11课:玩泥巴(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一步步的筛选泥土,筛出黏土,做一个泥塑。
第12课:比较沙子和黏土的渗水性(1课时),了解沙子和黏土的特点,并比较两者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
第13课:认识溶解现象(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几种常见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来认识理解溶解的概念。
做生活中的小小科学家(2课时)
第14课:纸的承重(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用A4纸折成不同形状测试纸的承重能力。
第15课:10根吸管搭建(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用10根吸管搭建出既高承重能力又好的结构。
总结收获(2课时):
第16课:创作科学创想画(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绘画、文字介绍等创作科学创想画。
第17课:总结分享(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总结分享本课程你的收获。
【课程实施】
任课老师:王小萌
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
教学场地:奥园一11班
教学工具和手段:自编教材,互联网,多媒体课件,纸、吸管等
适用对象:对科学活动有兴趣的一年级学生
组织形式:共45人,每组4-6人。
实施安排:启发讲授,小组活动,分享展示、小组比赛、交流讨论等方式。
【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分别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小组合作、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考评分“平时考核”和“期末综合评定”两步:平时考核内容为出勤情况、参与活动情况、动手操作情况、小组合作情况;期末综合评定内容为提问检测、作品展示等。
2、考评按照自评、互评、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最后形成综合评定等级。其中,自评权重为20%,互评权重为30%,指导教师评价权重为50%。
3、学生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与待合格四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分—90分为良好,60—75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待合格。
4、《科学家的故事》学习评价表
评 价 指 标 | 分值 | 评 价 | ||||
自 评 (20%) | 互 评 (30%) | 指导教师评价 (50%) | 综合 评价 | |||
平时
40% | 出 勤 情 况 | 10 | ||||
参与活动情况 | 10 | |||||
动手操作情况 | 10 | |||||
小组合作情况 | 10 | |||||
期末 评定 60% | 提问检测 | 40 | ||||
作品展示 | 20 | |||||
综 合 评 价 | ||||||
评 定 等 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