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 朱秦怡 《数学思维训练》课程纲要
《数学思维训练》课程纲要
课程 名称 | 数学思维训练 | 设计者 | 朱秦怡(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 ||||
适用 年级 | 四年级 | 总课时 | 17课时 | 课程 类型 | 知识类拓展课程 | ||
背景 分析
| 周玉仁教授曾指出,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必须进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主要内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发展学生思维是教育的灵魂。新课程对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和角色有明确的界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并结合教学环境,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引导小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断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课 程 目 标 | 1. 进一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3.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利用本学期所学内容解决相关内容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利用本学期所学习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 5.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并在探究活动体会该课程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钻研的精神。 | ||||||
课 程 内 容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 基础题目的练习和巩固,专项题型的解法整合和方法优化。
| ||||||
课时 | 具体内容安排 | 时间 | |||||
1 | 角的计算 | 第2周 | |||||
2 | 年龄问题(1) | 第3周 | |||||
3 | 年龄问题(2) | 第4周 | |||||
4 | 四上计算练习 | 第5周 | |||||
5 | 平移、旋转操作练习 | 第6周 | |||||
6 | 多位数的读、写练习 | 第7周 | |||||
7 | 用万、亿作单位写近似数 | 第8周 | |||||
8 | 基本题练习 | 第9周 | |||||
9 | 基本题练习 | 第10周 | |||||
10 | 基本题练习 | 第11周 | |||||
11 | 综合练习 | 第12周 | |||||
12 | 综合练习 | 第13周 | |||||
13 | 综合练习 | 第14周 | |||||
14 | 综合练习 | 第15周 | |||||
15 | 计算练习 | 第16周 | |||||
16 | 期末测试 | 第17周 | |||||
17 | 成果展示 | 第18周 | |||||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 1. 学生自评,学生自己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评价。如觉得自己对这种学习是否有兴趣,有没有一种成就感等。 2. 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学生的上课表现情况对每位同学进 3. 每周进行课堂反馈,主要是针对学生课堂练习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4. 对于所教学内容进行期末练习检测,对学生学期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 ||||||
主要参考文献 | 相关书籍 | ||||||
备 注 | 以上课程所需材料和教室都需事先准备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