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严沁雯+儿童画2
课程 名称 | 儿童画 | 设计者 | 严沁雯 | ||||||||||||||||||||||||||||||||||||||||||
适用 年级 | 三年级 | 总课时 | 16课时 | 课程 类型 | 手工绘画类 | ||||||||||||||||||||||||||||||||||||||||
课程简介 | 儿童画它是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通过绘画、设计、工艺制作等各种各样有趣的造型活动,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美术教育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现实和美的精神世界里;有造型美、色彩美;有大自然的美、人们劳动创造的美。这一切会使儿童获得美的感受。儿童美感的产生源于儿童对生活、对周围事物的真挚、美好的情感。所以美术能发展儿童美好的情感,提高他们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性情。
| ||||||||||||||||||||||||||||||||||||||||||||
背景 分析
| 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而且奇特的。丰富的想象是科学家、文艺家最基本的品质,也是童心的保持和升华。孩子在绘画中,想象力得到扩展、深化,这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学画可以使孩子的消极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儿童善于表现成人所不易注意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带有很强的想象成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审美情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绘制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绘制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美人格。
| ||||||||||||||||||||||||||||||||||||||||||||
课程 目标
|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掌握基本的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绘画技法,使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具有绘画的创造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思维想象能力,为学生走进绘画艺术殿堂奠定基础。
| ||||||||||||||||||||||||||||||||||||||||||||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
课时1:分享课程纲要。
课时1-2:《了解青铜器:鼎》。了解青铜器的历史,以及青铜器的种类,构造。 增加学生艺术史的知识,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提高审美情趣。
课时3-4:《制作青铜器:鼎》。通过用超轻粘土包裹纸箱,制作青铜器的胚。
课时5-8:《制作青铜器:鼎》。通过用超轻粘土,用揉、捏、拍、搓等方法制作青铜器的纹样,在个人或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课时9-10:《了解青铜器:编钟》,了解青铜器:编钟的历史,了解古代乐器的种类和构造,加强学生对艺术史的了解,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提高审美情趣。
课时11-14:《制作青铜器:编钟》。通过用超轻粘土,用揉、捏、拍、搓等方法制作编钟的胚和纹样,在个人或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课时15:用丙烯颜料给青铜器上色。
课时16:课程回顾,回顾一学期的课程,学生总结本学期课程所学知识,谈谈学习青铜器的感想和收获。教师注意前段时间的课程活动的记录(照片、视频),准备好多媒体资料,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活动。 | ||||||||||||||||||||||||||||||||||||||||||||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 l 本课程最后成绩以甲、乙、丙三个等级公示并记录。 l 评价依据:相关知识;过程表现;手工作品。各部分评价要点如下: 1.相关知识评价要点:至少能说出3名大师及其作品;能概要地描述儿童画的构图,色彩;能用学到的相关知识解释自己的作品。 2.过程表现评价要点:见下表。满分40分,折算成20分计入总分。 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表 请你结合自己的表现,在下列各项中填上最适合你自己表现的等级,表现等级分5、4、3、2、1共五档,“5”代表最好的一档,“1”代表最差的一档。
3.作品评价要点:运用点线面,色彩的应用;深浅有度,线条流畅、疏密有序;设计巧妙,比例协调。 评价者:相关知识由教师评;过程表现由学生互评。 儿童画课程综合评分表
l 成绩来源:80分及以上为优秀,70分—80分为良好,60—7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待合格。 | ||||||||||||||||||||||||||||||||||||||||||||
备 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