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优秀教学设计
课堂“深度学习时刻生成”教学设计方案
学科 | 语文 | 教学内容 |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 |
年级 | 三年级 | 设计者 | 方诗琳 | |
一、教学目标(在怎样的情境中,围绕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活动,达成什么结果) 1、通过初读课文,借助五组词语梳理文章内容 2、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进行朗读指导,创设情境在朗读中感受情况的危急和哈尔威船长的镇定。 3、通过指导学生提炼小标题,并以小标题为支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 5、二、制定依据 1. 教学内容分析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 雨果的一篇小小说。作者以轮船遇难为题材,层层 铺叙,着力对哈尔威船长在沉船前组织救援的场面进行了细致刻画,一位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后通过小标题把文章内容概括清楚,重点探究“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解读环境描写在小说情节中的作用。 2. 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借助工具书初步感知教材内容。学生对长文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文章的表达方式方法领悟还不够深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只能感受到作者哪里写得好,而不能更加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从而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入对话。同时,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虽然有了很大提升,但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品析能力还需要不断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得以培养。 | ||||
教 学 过 程 | ||||
一、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泰坦尼克号视频 1、谈话:刚才观看影片的时候有不少同学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睁得圆圆的,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简介泰坦尼克号事件。 这就是海难,这艘船叫泰坦尼克号,1912年4月15日,它在纽芬兰海域撞上了冰山,船上当时有2000多人,除了几百人逃生,其余1513人全都葬身在了冰冷的海水里。这样的事故历史上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近距离的接触另一次海难:诺曼底号遇难记。请齐读课题。 3.指名读课题。指导:这是一次损失惨重,令人沉痛的海上事故,这也是一次慷慨悲壮的英雄故事,语速放缓,语气渐强。齐读。 4.“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但却在1870年3月17日晚上遭遇危难,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5. 指名简介雨果与作品。过渡:他一生写过多部小说,戏剧,同学们课后可以读一读,丰富阅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影片感受到海难来临时的危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创设了情境,为课文的学习铺垫。) 二、板块二:检查词语,初步感知。 1.这篇课文选编自雨果的同名短篇小说,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 2.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了吗?我们来看第一组词。 3.指名读第一组词语,领读 哈尔威船长 奥克勒福大副 洛克机械师 克莱芒见习水手 主人公是? 4.指名读第二组词语。 诺曼底号 玛丽号 南安普敦 埃居伊山脉 你有什么发现?(船名和地名) 5.过渡:“诺曼底号”和“玛丽号”在埃居伊山脉附近相撞了,发生了什么呢? 指名读第三组词语。 惊恐万状 一片混乱 你推我搡 惊慌失措 读完这一组词,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写?齐读 现场又是如何呢?我们来看这句话。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谁来读?你有什么感受?(紧张、害怕,读得急促) 齐读,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惊恐万状”,看,我们联系上下文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6.过渡:此时此刻哈尔威船长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第四组词语。 指名读第四组词语。 大声吼喝 巍然屹立 镇定自若 指挥调遣 领读或齐读, 什么叫做“大声吼喝”?你用近义词法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那仅仅是大声说话吗?还有什么含义呢?我们来看这句话。谁来读?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语气中还带有?(命令和威严)哈尔威船长的话掷地有声,老师读提示,你们读哈尔威船长说的话。 7.在哈尔威船长船长的指挥调遣下,救援工作有序进行,很快时间到了。我们看第五组词语。请女生读。 轮船沉没 沉进深渊 英雄壮举 忠于职守 8.读出示的所有词语。 9.你能依据词语的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设计意图:在长文章中解决词语的朗读很有必要,同时又能借助这五组词串感知文章内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三、板块三:梳理脉络 列小标题。 1.过渡:刚刚我们借助词语,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知道这是一次令人沉痛的海上事故。我们知道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尝试列出小标题可以用上刚刚学习的词语哦。 2.指导学生列小标题,划分段落。 3.我们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将长文章短读,梳理了文章脉络。你能借助它简短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请同学评价。 4.小结:抓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突出主要人物的主要行为,就能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在词串的帮助下,学习列小标题将长文章短读,在前面板块的基础上更加简洁地概括课文内容。) 四、板块四: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1.过渡:同学们,“诺曼底号”是一艘才建造七年的船只,十分年轻。像这样一艘邮船,晚上航行并不可怕。然而危险就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地降临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2.学生汇报。 预设:(1)出示句子: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2)雾有变化吗?(出示句子:雾越来越浓。) (3)还有吗?(周围一片漆黑)夜黑雾浓(板书)。 3.这些都是什么描写?(环境描写)能去掉吗?(为下文两船相撞埋下伏笔,渲染了灾难的气氛) 4.在这样的情况下航行,怎么样啊?(危险) 5.危险说来就来了,请同学们继续找发生事故的原因? 预设:出示句子: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突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船重速快 (板书) 6.小结:夜黑雾浓,恶劣的天气情况,加上船重速度飞快,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它笔直地朝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7.出示句子:它笔直地朝诺曼底号逼了过来。一个“逼”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齐读。 8.出示句子: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了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1)剖,你们知道什么是剖吗?请看偏旁,玛丽号的船头就像把刀一样,一下子子就把诺曼底号——剖开一个大窟窿。 (2)还有哪个词?(窟窿)部首是?和什么有关?齐读 小结:撞击的力量是那么大,是那么猛,诺曼底号已被剖开一个大窟窿,情况十分紧急,船上的人们就要死到临头,葬身鱼腹了。在这紧急关头哈威尔船长又是如何做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分析。 (设计意图:聚焦环境描写和行驶条件探究这场海难发生的原因,渲染紧张危急的氛围。) 五、板块四:写字教学 1.卑 看古字理解字义(手捧酒杯敬酒,有卑躬屈膝之态)学生组词。 2.描红写字。提示坐姿。 3.反馈评价。强调“撇” (设计意图:结合古字理解字,重点笔画要强调,巡视反馈) | ||||
板书 |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船重速快 相撞遇险 哈尔威 指挥救险 以身殉职
| |||
作业设计 | 1、课后查找相关资料 2、自己读读哈尔威船长的话,初步感受他的镇定自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