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鸟儿飞进来--乘法的初步认识》(陶晓洋)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 鸟儿鸟儿飞进来--乘法的初步认识 | 教时 | 一课时 | ||
学科 | 数学 | 日期 | 8月25 日 | ||
教学目标: 1. 通过故事阅读,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图片内容列出算式,结合图片解释算式的乘法意义。 2. 通过阅读、交流,经历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等阅读活动,加深乘法含义的理解,沟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积极情感。 | 重点 与 难点 | 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运算的简便性。 | |||
教 学 过 程 | |||||
活动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常规性积 累 | 口算几道算式 | 抢答 | 全班交流 | ||
创设情景,引出故事
| 一、创设情景,引出故事 谈话:小鸟在森林里快乐地歌唱,不知从哪一天起,森林里的树木被越砍越少,小鸟即将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它们特别害怕人类,现在小鸟可以飞到哪里去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讲这些鸟儿和一个非常有爱心的木匠爷爷的故事。揭题:鸟儿鸟儿飞进来。 |
认真倾听 | 用课件演示绘本故事《保罗大叔分比萨》。
| ||
阅读激趣,知识梳理。
| 回顾旧知,激发需求 (1)情境导入(画面跟进):春光明媚的一天,木匠爷爷在树林里走着,感觉听不见树林里的小鸟叫了,决定给小鸟做房子。问:仔细观察老爷爷在做什么? 问2:为什么等了很久很久? (2)回顾加法:终于有一天,一对四十鸟唱着响亮的歌飞进了鸟窝,一对白头翁也晃着尾巴飞进了鸟窝。2个鸟窝里各住着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鸟?(4只)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3)列出连加:呈现木匠老爷爷三个样式不同的鸟窝。问:现在一共有几只鸟? (4)比较算式:比一比这些加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呈现5个、10个鸟窝,算一算一共可以住多少只鸟? 你们感觉怎么样?(加法算式太麻烦了) |
仔细观察
独立思考
同桌互说
写一写 | 预设:给小鸟做房子。
预设:鸟儿害怕人类。
预设:2+2=4。板书:2+2=4。
预设:2+2+2=6。 追问:如果有4个这样的鸟窝,一共有多少只鸟?怎么列式? 预设:都是加的2(加数相同),加的2的个数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个2相加、3个2相加、4个2相加。 | ||
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 1.介绍乘法:像这样的连续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我们还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比如3个2相加,我们可以写成3×2=6,“×”是乘号。 2.理解含义:“3”表示3个,即份数,“2”表示每个房子有2只鸟,即每份数,“6”表示3个房子可以住6只鸟。 3.小试身手:2+2=4怎么改写成乘法算式? 4.拓展:10个这样的鸟窝可以住几只鸟?20个呢?你会列式吗? 启发:听到这里,你发现这个故事是和什么数学知识有关吗?(乘法) 小结:像这样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更方便、简洁。 |
认真倾听
同桌互说算式的含义
独立思考 |
追问:算式中两个“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 ||
多种变式,丰富表象
| 1.鸡蛋的个数:四十鸟和白头翁各生了三个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蛋? 2.窗户的个数:4个鸟窝里各有2扇窗户,一共有几扇窗户? 3.综合运用:木匠老爷爷做了3个有3扇窗户的三层楼鸟窝,一共多少扇窗户?9扇窗户上各有2只鸟,一共有多少只鸟? | 写一写 算一算 说一说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 ||
总结拓展
| 1.认识“倍”:阅读“数学概念理解”部分,相机介绍“倍”的概念。 2.回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推荐阅读:介绍你读过的其它绘本。 | 认真倾听
同桌交流 | 全班交流 | ||
板书设计 | 鸟儿鸟儿飞进来 ——认识乘法 2+2=4 2个2相加 2×2=4 2+2+2=6 3个2相加 3×2=6 2+2+2+2=8 4个2相加 4×2=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