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阅读展示课(陈云)

作者:陶榆萍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3-08-23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阅读展示课

教时

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8月 25 日

教学目标:

1.梳理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追溯先民想象的根源。

2.学会归类阅读,梳理精神脉络,品味人物精神。

3.通过展示表演,再现先民精神风貌和精神追求。

重点

难点

1.学会归类阅读,梳理精神脉络,品味人物精神。

2.通过展示表演,再现先民精神风貌和精神追求。

教   学   过   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 累

 课外阅读

自主阅读

交流分享

 

一、回顾故事,感受神奇

 

 

 

 

 

 

1、问题导入:

我们中国,有灿烂的唐诗宋词,有经典的四大名著……漫长的五千年历史,让我国文学举世闻名。这节课,让我们穿越到五千年以前,回顾《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感受它的独特魅力。这本书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思维导图展示:

这的确是一本充满神奇色彩的书。课前让大家从多个角度梳理这本书的神奇之处,谁来展示?

3、小结:我们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有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动物,神奇的植物,神奇的法器,还有神奇的自然环境等等。然而,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形形色色、各有性格的神话人物啊!

 

 

1、自由交流对这本书的印象。

 

 

 

 

 

2、投影思维导图,展示这本书的神奇之处。

 

 

 

 

指名交流。

 

 

个别交流:

预设1:我是按时间顺序来绘制思维导图的,这本书一共写了从上古时期到夏商西周的神话故事。

 

预设2:我梳理了这本书中的主要人物,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

 

 

 

二、聚焦人物,品味精神

 

 

 

 

 

 

1.ppt展示学生画的神话人物画像

看,他们来了(配乐)。这是咱们班孩子画的人物图,来看看里面有你喜欢的人物吗?(简单采访学生喜欢的人物)

2.   小组合作

这些神话人物之所以令人喜欢,是因为他们身上的某个精神触动了你。课前大家已经梳理了人物精神,大家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合作内容:梳理神话人物精神及其代表人物。

合作要求:

①总结人物精神,补全代表人物,相似的精神进行合并。

②将精神写到纸条上,一个纸条写一个精神,用一个词语概括。

③选出代表上台贴词条,并说说理由。

④时间5分钟。

3.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上台板贴精神词条,并进行简单阐述。

 

1、自由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人物。

 

 

 

2、按要求小组讨论。

 

 

预设1:最触动我的是这些人物身上的创新精神。神农发现了谷物的耕种方法,让人类免受饥饿;燧人氏创造火种,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仓颉发明了汉字,让人类的交流更加便捷。

 

预设2:我觉得最触动我的是他们身上的抗争精神,他们与自然抗争,与强权抗争。

三、辨别真假,探寻来源

1.  这些神奇的故事,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究竟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呢?

2.  相当一部分神话不是凭空虚构的,它是历史的“影子”,是我们的祖先对真实发生过的事加以想象形成的。

3.  那个时代,人类和动物没有太大区别,直到有人发现可以种出粮食的种子,于是“神农植五谷”的神话产生了;那时,我们没有火种,只能食生肉、饮兽血,直到有人发现了火,“钻木取火”的神话产生了。

4.  我们的神话故事,其实来自于先祖的真实历史。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是这样说的:“我们的古代史,至少在禹以前,实在都是神话。”谁还能说说神话在我们的生活中、科技中存在的痕迹?

 

1、生自由猜测。

 

 

 

 

 

 

2、交流生活中和科技发明中隐藏的神话的痕迹。

 

 

 

预设:神农架、黄帝陵、神女峰、蛟龙号、嫦娥一号等等。

四、成果展示,推荐阅读

1.讲故事

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故事的神奇,感受了人物的品质。接下来,让我们把这份感受演出来。

2. 演话剧

   还有一些同学准备用话剧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读书成果,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1、学生上台讲故事。

 

 

2、学生上台表演,生生互相点评。


 

总结拓展

不仅我们中国有神话故事,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神话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希腊神话就与我们中国神话截然不同。推荐大家阅读《希腊神话故事》,感受西方神话与我国神话的不同,体会别国神话的异域风情。

 

1、认真聆听。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神话

神奇

人物精神

                          成果展示   讲故事  思维导图  话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研究课教学设计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