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深度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

作者:徐佩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3-12-15


附件2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备案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深度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向:                        5                       

课题主持人:        徐佩   郑飞         

所在单位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申报日期           2023.07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O年一月

填报说明

 

1.常州市教育科学“十”规划除招标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填写前,请先认真阅读《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常州市教育科学“十”规划课题指南》。

3.“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4.《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申报评审书》“三、四、五”三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5.《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一式份,左侧装订成册。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常州市钟楼区紫荆西路6315室、317室

邮编:213000

电话:0519-86696829,86699812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人 


 1

徐佩

 

出生

年月

1988 12



行政职务

专业技

术职称

中小学一级

研究专长

理论与实践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手机(必填)

15861176939

 


E-mail(必填)

 

594041176@{域名已经过期}


 

(2)

郑飞

 

出生

年月

1977 06 



行政职务

副校长

专业技

术职称

中小学一级

研究专长

理论与实践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手机(必填)

13915057755

 


E-mail(必填)

 

2057687322@{域名已经过期}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刘元敏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中小学一级

理论和实践

负责高年段教学研究


高琪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中小学一级

理论和实践

负责高年段教学研究


封霞仙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中小学一级

理论和实践

负责高年段教学研究


罗秋琼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中小学一级

理论和实践

负责年段教学研究


田敬敬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中小学一级

理论和实践

负责年段教学研究


高亚莉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中小学二级

理论和实践

负责年段教学研究


王婷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中小学二级

理论和实践

负责案例收集与整理


张丹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中小学二级

理论和实践

负责案例收集与整理


李陶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中小学二级

理论和实践

负责案例收集与整理


杨慧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中小学二级

理论和实践

负责案例收集与整理


课题主持人“十以来教育科研情况


课题名称

立项部门

立项时间

任务分工

完成情况



语用视野下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常州市教育科学院

2016.09

主持课题

已结题



《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

常州市教育科学院

2019.09

负责高年段研究

结题



《指向学生领导力开发的假日玩伴团建设研究

常州市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

2020.06

主持课题

已结题



作(限填10篇)

论文或著作名称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或出版时间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之法》

《新课程》

2017.5


《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1


《名著导读课,如何渗透阅读策略》

《新智慧》

2019.12


《立足语用视野,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读与写》

2020.10


《深度对话,让语文课堂中思维发展与语言表达同生共长》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2.1


《小学语文中华优秀经典课程建设》

《语文课内外》

2020.8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中年级作文评价有效措施》

《教研周刊》

2019.12


《紧扣语文要素,培养语用能力》

《文学少年》

2020.01


《个性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读写算》

2021.04


《小学语文的以读促说,以说促写言语实践分析》

《当代家庭教育》

2021.06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的概念最初是由 Sven Birkerts提出,他认为深度阅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逐渐由浅层走向深层,由浅入深,文本本身不仅是深度阅读的基础,而且也包括读者想象体悟文本世界。

广义上的深度阅读是指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阅读过程,读者通过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达到一种知识整合、经验建构、思维提升、情感熏陶的状态。

2.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

本课题中的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主要聚焦语文学科的课外阅读,是指在深入理解阅读文本基础上,强调学生高阶思维的运用,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感悟,注重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实现阅读的育人价值,以达到“深厚知识的积累”“深度思维的发展”“深层情感的共鸣”“深度创作的产出”为目的的阅读。

 

 

 

 

 

 

 

 

 

 

 

 

3.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生语文深度课外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深度课外阅读目标可以归纳为阅读认知、阅读情志、阅读思维、阅读大层面

本课题中的“新课标下小学生语文深度课外阅读”指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动态深度阅读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以积累、经验得以建构、思维得以发展、情感得以熏陶表达得以提升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更加凸显理解性、体验性、高阶性、运用性。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的相关研究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度阅读的研究在近十年才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知网输入“深度阅读”关键词,搜到1776篇,再以“深度课外阅读”关键词,搜到51篇,输入“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尚未搜到相关文章。

此基础上本研究发现:2006 年关于深度阅读的研究才开始得到关注,2015 年后开始快速增长。而小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仅有51篇,研究的相关内容大多聚焦在碎片化阅读,浅阅读教学等,且都聚焦在初高中,对于小学生深度课外的研究相对较少。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小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更倾向于策略研究,通过深度阅读方式发展学生重要能力,或者立足于某一学科探究培养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相关策略。

对于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空白阶段,给予了本课题大量的研究空间。

1)国外研究现状

深度阅读的概念是由 Sven Birkerts 首次提出,他认为深度阅读是一种由浅入深的阅读过程,深度阅读不仅关涉文本本身,还包括读者想象体悟文本世界。日本国民级阅读大师斋藤孝认为,避免无效阅读陷阱的方法,是进行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并不是“细嚼慢咽”式的“慢阅读”。真正的深度阅读,是在短时间内获取更有效的信息,用有限的精力,提高阅读质量,记住书中的精华,并且把读的知识用在工作和生活中。Maryanne Wolf和 Mirit Barzillai 将深度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它在读者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理解、知识开拓等方向发挥积极作用。关于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国外研究相对较少,没有查到相关文献。

2)国内研究现状

深度阅读概念的出现,我国比国外晚了近十年,我国学者也联系本国实际针对深度阅读的概念做了自己的解读。陕西师范大学的张庆认为,深度阅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它是为了让学生获取丰厚的知识与学养、深度的情感体验和明晰的逻辑思维品质而进行的一种阅读方式。学者黄荔从互联网数字阅读的角度对深度阅读作了界定,他认为“深度阅读是指具有指向探索客观事物规律、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学养和完善人格的阅读方式”。此外,黄荔还总结了关于深度阅读的特性,包括凝视性、扩展性以及穿越性。辽宁师范大学的姜云云认为,深度阅读不是对文字符号的简单理解,而是要透过文字符号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在含义,在丰富了审美情趣之后对知识、情感等进行重建,产生“新生成”的过程。学者张吉珍从高校大学生的角度来界定了深度阅读,他认为,“深度阅读”是相对“浅阅读”而言的,深度阅读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陈静从新媒体环境出发,以高职学生的角度对深度阅读作了界定,他认为,深度阅读是具有指向探索客观事物规律、提高事物能力、提高学养和完善人格的阅读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关于“深度阅读”的研究越来越丰富。研究思路主要体现在为深度阅读教学构建相应的模型,提出相关的策略等。研究的内容也大多与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相结合,同时关注到了数字化时代网络发展对深度阅读教学的影响。但相关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首先,缺乏系统性。从查阅关于“深度阅读”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是对“深度阅读教学”的定义特征等概念进行阐述,或是用教学经验解释“深度阅读教学”的运用策略,往往只是一种简单的经验和总结,比较零散。从所查的文献资料来看,关于深度阅读研究大都集中在初高中,小学深度阅读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较少。另外,在为数不多的文献中,虽然一线教师聚焦在给出的策略较多,但是都是围绕自己的教学经验所得比较泛的策略,缺乏新意且只有个别的案例,没有深入的理论阐述和详细的研究,给出的策略也比较单一,这也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契机。

其次,缺乏融合性。在所查阅的文献中,极少涉猎家校社协同培育学生深度阅读的相关研究,仅仅局限于教师组织这一层面,在教师支持策略方面研究较多,而忽视了家校社协同培育的研究。

2.本课题研究价值

首先,多视角分析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原因。在研究深度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既关注到了学生个体,又关注了学校、社会等其他因素。

其次,较为系统地阐释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提升策略。本课题研究更加注重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系统支持策略。

第三,系统化的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共育模式。通过研究系统了解目前家庭、学校、社会在提升学生深度课外阅读所构建的外部阅读环境现状。

第四,本课题填补了小学阶段深度课外阅读的研究。本课题旨在系统解构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特征和评价体系。

 

(三)研究目标

总目标:课题通过对阅读、深度阅读概念的界定,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深度阅读的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深度学习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对语文深度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研究,以我校为例,通过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探究其原因,最后针对性提出可行的若干策略,促进小学深度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得到发展和完善

1. 通过问卷调查,形成小学生语文深度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报告;

2. 通过实践研究和具体案例分析,构建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能力的深度阅读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实施路径;

3. 通过研究,建构以提高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能力(理解性阅读能力、生成性阅读能力、审美性阅读能力以及探究性阅读能力)为指向的家校社协同共育体系;

4. 通过研究,构建并细化指向学生深度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1.关于小学生语文深度课外阅读现状与归因的研究

1)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初期通过对我校及区域内学生以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多方面了解目前小学生语文深度课外阅读现状。

2)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探究原因。根据调查量表,从阅读兴趣、阅读意志、阅读方法、阅读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归因分析。

3)教师指导学生深度课外阅读现状:基于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梳理教师在指导深度课外阅读方面所存在的困惑或难点。

4)通过实地走访、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目前家庭、学校、社会在提升学生深度课外阅读所构建的外部阅读环境现状。

2.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深度课外阅读教学实施的研究

1)明确小学语文深度课外阅读的教学目标:研究前期,通过文献研究,明确小学语文深度课外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教学模式,明确小学语文深度课外阅读的教学目标;

2)确立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研究中,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实践与分析,构建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学生深度课外阅读能力的深度课外阅读的课程体系:确立小学各学段深度课外阅读校本化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确立深度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

3)构建指向小学语文深度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中,以具体课例研究为基础,构建以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指向学生深度的阅读能力(理解性阅读能力、生成性阅读能力、审美性阅读能力以及探究性阅读能力)提升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3.探究并构建促进小学生语文深度课外阅读的支持体系

1)通过实践研究,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阅读联盟

2)依托家校社,探索协同共育路径

4.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语文深度课外阅读评价体系的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建构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的特征及评价体系。研究初期,通过文献研究明确小学生深度阅读的特征和具体目标;研究过程中,通过访谈、跟踪调查、深度阅读检测量表调查等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研究后期,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数据分析整理等形成相对完善的学生深度阅读评价体系:

1)开展评价机制研究:根据小学生深度阅读的特点和目标,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小学生深度阅读提升的相关指标,从阅读认知、阅读情志、阅读思维、阅读效能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形成自我、同伴、教师、家长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模式;在评价方式上将自评、他评等方式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重视在深度课外阅读过程中的非预期性成果。

2)开展评价指标研究根据本课题研究目标,追踪观察样本(班级、个体),建立具体有效的评价量表。细化以解性阅读能力、生成性阅读能力、审美性阅读能力以及探究性阅读能力为基础的深度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具体指标,关注学生在深度课外阅读中能力提升的具体指标。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深度阅读的概念、学习任务群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检索相关文献,并查阅有关专著、期刊论文、资料以厘清深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概念与内涵,同时通过文献梳理了解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确定本研究中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为全面了解当前小学生深度阅读的现状,本研究编制“小学生深度阅读现状问卷调查”,选取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小学学生为调查对象,从而更加全面了解小学生当前深度阅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希望教师如何改进等方面内容,从而更好从教师及任务驱动这一视角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3.访谈法

本研究以一线语文教师为访谈对象,进而具体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深度阅读方面提供哪些支持、存在哪些不足等问题。通过访谈教师从而更好基于深度阅读教学这一视角提出针对性、科学性建议。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研讨准备阶段(2023.9—2024.12):

为保障课题研究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地展开,本阶段我们精心挑选校内一批课堂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课题组成员,成立了一支由学科责任人及骨干教师为队伍的课题组。认真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规划研究路径、修订课题方案,对前期点状的内容进行反思与再深化。

第二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24.2—2025.12):

1)完善课题管理。建立“课题中心组-子课题实验组实验教师”的管理体系,制定一整套制度和措施,保障课题的顺利、按时、优质完成。

2)认真组织实施。

A.加强理论学习。除在抓好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成员集体理论学习之外,要求课题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相关理论,做好学习笔记,并充分利用学校教研网络,进行互动、交流,为本课题研究积累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B.加强研究课观摩评议。为使研究过程规范、科学,各项目标得到落实,我们要求课题组每位成员必须参加研究课的观摩、评议活动,分析研究课的得失。

C.挖掘课堂实践资源。每学期初确定研究目标,课题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策划好每一次的研究“专题”,构建“价值引领——前移学习——日常实践——专项调研——评价反馈”完整研究链,体现“能前沿——重过程——抓后续——促提升”的研究品质。课题组成员根据课堂教学的实践,及时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反思整理,形成阶段性的实践经验小结。

3)形成过程积累。

完善课题计划和目标,形成科学成熟的设计方案、推进步骤,同时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关注积累,总结实施案例,初步形成课题研究实施中的策略、模式、评价指标等。

第三阶段——整理提升阶段(2025.2——2026.8):

进一步完善过程积累,聚焦深度阅读,解析深度阅读的现状及表征,按照家校社共育的策略,踏实做好从抽象(广泛、深入、全面、持续的理论学习)到具体(各领域持续开展的日常研究与专题研究),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探寻“深度阅读”的路径与策略,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形成对课题研究的系统整理与思考,开展总结、反思、梳理工作,制定后期研究的行动计划,并召开课题研究总结会,形成系统的阶段总结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26.8—2026.12):

开展评估总结,完善和优化课题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推广辐射研究成果。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要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方法、课外阅读能效几个方面出发,达到“深厚知识的积累”“深度思维的发展”“深层情感的共鸣”“深度创作的产出”为目的的阅读,指向的是学生高阶阅读力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的主体不仅仅是学校,而应该是家校社的协同共育,以系列课外阅读活动促进学生深度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

2.创新之处:

1研究视角的创新

聚焦家校社三位一体,从协同育人这一视角提出有效策略。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对于深度阅读维度划分不够具体和详细,因此,本研究基于前任的文献基础,基于深度课外阅读标准及具体活动驱动模式建构,并依据具体问题提出提升小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相关策略。

2)研究内容的创新:

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对当前我国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关于小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策略建议等理论层面,对于问题现状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从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这一研究方向入手,探究小学生深度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表征及策略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限5项)

关于《提升小学生语文深度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

报告

2025.12

徐佩

教学设计及案例

设计集

2025.12

杨慧

阶段研究论文

论文案例集

2025.12

高琪

《关于小学语文深度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归因》报告

报告

2025.12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深度课外阅读的文献综述

结题报告

2025.12


最终成果(限3项)

《提升小学生语文深度课外阅读》课例集、论文集

汇编成册

2026.12


小学生语文课外深度阅读的评价体系

挂网

2026.12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深度课外阅读》的结题报告

报告

2026.12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课题组成员背景

课题组12位教师,共有6位老师获得市区级五级梯队称号,理论功底强,研究能力强。课题主持人具有独立主持项目研究的经验,同时,在该课题领域具有为比较深入的一线实践经验,奠定了比较扎实的研究基础。郑飞独立主持过市级课题,徐佩独立主持过区级课题,其他核心成员均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

2.研究基础

本课题主持人郑飞、徐佩主持并参与了“深度学习”相关课题,并且已发表过相关论文。在研究课题前,针对深度阅读的相关概念,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深入彻底的研读,课题成员对课堂实践块有着扎实的基础,对本课题研究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题开展前期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

[1] 找准视点走进文本深度阅读. 陆春松.语文天地2017

[2] 论多媒体阅读行为的双重特征. 王珏刘世清.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

[3] 网络对中小学生阅读的影响——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结论. 陈锐军.出版发行研究2010

[4] 小学高年级学生电子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宫紫璇.沈阳师范大学2021

[5]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 李东霖.四川师范大学2021

[6] 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赖文沁.上海师范大学2020

[7] 新媒体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郭楠轩.江西师范大学2018

[8] 新媒体背景下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 史艾丽思.湖南科技大学2016

[9] 试论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的内容选择[J]. 秦月.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05)

[10] 小学语文群文背景下深度阅读能力的推进对策[J]. 马秀琴.小学生(上旬刊),2022(05)

[11] 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J]. 葛晓敏.教育艺术,2021(07)

[12] 深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 沈亭玉.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4)

[13]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林正根.教师,2020(12)

[14] 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J]. 陈红梅.人生十六七,2018(15)

3.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

 依托课题领导组,由副校长郑飞担任组长,其他成员为中心成员,全面协调、组织研究活动的正常、顺利开展。

2)制度保障

学校对本课题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规划、实施方案,并形成完善的实施主体评价考核机制

3)资源保障

建立专家智库,定期给成员进行专业辅导培训。依托学校课题网站和qq群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库。

4)经费保障

借助学校科研经费保证课题组费用支出,如外出学习培训、聘请专家、实验资料、书籍资源等。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在该课题研究周期内,本单位愿意为该项研究提供研究便利,如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根据课题研究所涉研究任务,提供适量的研究经费。

 

 

  

     

四、辖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五、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课题方案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