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理论学习心得
一、对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进一步认知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二、劳动课程需要落地生根劳动教育是最好的德育。许多孩子在劳动过程中加深了对“劳动创造财富、幸福来源于劳动”的理解,逐渐克服了慵、懒、散、慢的弱点,自尊、自信得到唤醒和激发。在劳动过程中,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历练了他们的勇气,锤炼了他们坚韧的操守,涵养着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感、成就感的同时,孩子们感悟大自然的奇妙,理解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三、劳动教育必须与其他教育紧密融合与语文学科融合
每次活动结束后,语文老师及时指导孩子记录劳动过程,抒写劳动感受,讲述劳动故事,孩子们有了真实的劳动体验,很多写作素材信手拈来,自然而然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情感积累和语言表达。与数学学科融合
小农场的丈量、面积计算、作物的生长时间、劳动果实的秤重、劳动收入保管、支出等,都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提升。与科学学科的融合在给植物拔草、浇水时,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向水性、向光性、向肥性等,培养了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种植方法,认识到劳动成果的转化过程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与体育学科融合学校体育与劳动教育结合,我校体育教师发挥“体劳结合”的优越性,整合体育教学目标,创设劳动教育情境,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劳动元素,既能促进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形成,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与美术学科融合孩子们在动手实践劳动过程中,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绘画水平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例如在经历了割菜籽、打菜籽、参观油坊等活动后,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手绘制了创意油菜图。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智育为基,体育为重,美育为要,劳动教育为根。我们希望学校、社会能进一步发掘出劳动可以塑造、培养、发展人的综合育人价值,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各方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