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里的科学家》课程纲要
《党史里的科学家》课程纲要
课程 名称 | 党史里的科学家 | 设计者 | 吕婧 | ||
适用 年级 | 五年级 | 总课时 | 19 | 课程 类型 | 校本 |
课程 简介 (200字内) | 本课程共19课时,分为三级课程。一级课程:认识中国著名的几位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立志报国,远渡重洋,留学他乡了解科学家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收获(4课时);二级课程:结合科学课本,学习课本上提到的科学技术,跟着中国院士们了解中国科技最前沿的知识(11课时);三级课程:学做小小科学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技术,制作手抄报,分享收获(3课时);最后总结本课程的收获(1课时)。 | ||||
背景 分析 (500字内) | 2022版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责任态度等方面。本课程正是探究实践和责任态度方面的集中体现,科学课程在专项学习中涉及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学习其优秀的品质,但专项学习涉及的科学家并不多,学生了解到的也并不多,本课程通过对世界上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科学家的事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对科学的热爱、保持其好奇心,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同时结合科学课本上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自己也可以做小小科学家。
| ||||
课程 目标 | 1. 通过了解科学家的故事,发现其身上优秀的品质,激发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2. 会通过身边的小事情发现同学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而发展自己良好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3. 会动手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知道自己也可以做小小科学家; 4. 会举例分享自己做过的科学实验或一直坚持做的事情,使其乐于和同伴分享交流,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格、善于分享体验成功的喜悦。
| ||||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 课程安排从对科学家的了解到自己做小小科学家,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具体内容如下: 一级课程:学习了解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4课时) 第1课:学习了解钱三强的故事(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观看钱三强的故事视频,激发学生对钱三强坚持不懈品质的学习与敬仰,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钱三强的故事和收获。 第2课:学习了解华罗庚的故事(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观看华罗庚的故事视频,激发学生对华罗庚爱钻研品质的学习与敬仰,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华罗庚的故事和收获。 第3课:学习了解钱伟长的故事(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观看钱伟长的故事视频,激发学生对钱伟长坚持不懈品质的学习与敬仰,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钱伟长的故事和收获。 第4课:学习了解钱学森的故事(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观看钱学森的故事视频,激发学生对钱学森坚持不懈品质的学习与敬仰,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钱学森的故事和收获。 二级课程:学习了解中国现代科技技术及前沿发展。(3课时) 第5课:对话金涌院士(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跟随金涌院士了解热点事件,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分享自己对这一热点事件相关科学知识的收获。 第6课:对话李琳院士(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跟随李琳院士了解热点事件,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分享自己对这一热点事件相关科学知识的收获。 第7课:对话柴之芳院士(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跟随柴之芳院士了解热点事件,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分享自己对这一热点事件相关科学知识的收获。 第8课:对话邓子新院士(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跟随邓子新院士了解热点事件,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分享自己对这一热点事件相关科学知识的收获。 第9课:对话冯小明院士(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跟随冯小明院士了解热点事件,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分享自己对这一热点事件相关科学知识的收获。 第10课:对话石碧院士(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跟随石碧院士了解热点事件,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分享自己对这一热点事件相关科学知识的收获。 第11课:对话施蕴渝院士(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跟随施蕴渝院士了解热点事件,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分享自己对这一热点事件相关科学知识的收获。 第12课:对话郭光灿院士(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跟随郭光灿院士了解热点事件,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分享自己对这一热点事件相关科学知识的收获。 第13课:对话李家洋院士(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跟随李家洋院士了解热点事件,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分享自己对这一热点事件相关科学知识的收获。 第14课:对话瞿明国院士(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跟随瞿明国院士了解热点事件,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分享自己对这一热点事件相关科学知识的收获。 第15课:对话卢春房院士(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跟随卢春房院士了解热点事件,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分享自己对这一热点事件相关科学知识的收获。 三级课程:学做小小科学家(3课时) 做生活中的小小科学家(3课时) 第16课:制作科学家的故事报或科技前沿手抄报(3课时),具体内容包括:通过绘画、文字介绍等制作你喜欢的科学家的手抄报。 总结收获(1课时): 第19课:总结分享(1课时),具体内容包括:总结分享本课程你的收获。 【课程实施】 任课老师:吕婧 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 教学场地:本部 教学工具和手段:自编教材,互联网,多媒体课件,纸、画笔等 适用对象:对科学活动有兴趣的六年级学生 组织形式:共45人,每组4-6人。 实施安排:启发讲授,小组活动,分享展示、小组比赛、交流讨论等方式。 | ||||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 1、平时课堂考核。 2、期末测试:选择优秀作品评奖。 3、过程检测:作品展示。 l | ||||
主要参考文献 | |||||
备 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