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通知3

作者:徐佩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4-12-13

薛家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安排表

研讨时间:2024123下午13:00—16:00

研讨主题:结构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

活动内容

地点

责任人

合作团体

参加人员

1300

——

13:40

 

慈母情深

 

至真楼二楼多媒体教室

胡晋铨

教研组

三至六年级

语文教师

13:50

——

14:30

 

陀螺

 

丁天唯

教研组

14:40

——

15:00

执教反思

组内评课

组际评课

各教研组

语文学科

15:00

——

1600

专家引领

万莺燕

相关工作安排:

工作内容

责任人或团队

活动场地环境布置

王雯君、陈春丽

电教设备保障

薛丽娟

组内评课

周奕涵、赵丽倩

活动摄像摄影、报道

杨佳、郁悦

研讨实录

潘犇、尤栖越

手册装订

戴妤婷

活动主持

张丹

课堂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方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慈母情深

教时

第一课时

日期

2024.12.3

、教学目标

1.认识“抑”等生字,读准“”,会写“辞、抑”等15个字。

2.抓住文中“场景”和“细节”感受“慈母情深”,体会反复手法表达效果

3.抓住细节,理解何为场景,学会用细节读场景,感悟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进而感悟慈母情深

二、目标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在进工厂找母亲的过程中,作者对母亲工作的场景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厂房内环境非常恶劣:潮湿昏暗、闷热嘈杂、拥挤狭窄。这些描写与下文中的细节相照应,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母亲所处的环境如此恶劣,工作如此辛劳,“我”内心极度地震惊和不安。“母亲给钱买书”的场景中,母子之间、母亲和工友之间对话的场景 以及其中的细节也体现出慈母情深。在“我”嗫嚅着说出想要买书的时候,母亲的行为与工友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工友的话中不仅有对母亲的劝阻,还有对“我”要钱买书的指责,而母亲的回答却充满了对“我”读书的认可和支持。揉得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说明钱攒了很久和来之不易,母亲宁愿劳苦、宁愿贫穷,也要让孩子读书,可见母亲的胸襟和远见。而此时的“我”才发现母亲的瘦弱,才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责任,要照顾母亲的想法已经远远胜过买书的渴望。“我”拿到钱没有买书,却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但母亲又给“我”凑足钱买了书。此时“我”买书,不再是简单地出于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出于对为人子的责任和对母亲的感恩。

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对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描写,将一连串动作分解、细化,像慢镜头一样出现、聚焦,虽然是短短的一瞬, 画面却十分清晰、刻骨铭心,表达了“我”看到劳碌的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惊讶、酸楚。同样,母亲给“我”钱之后的几个动作,连续使用了几个“立刻”,表明母亲工作时动作快、节奏快,写出了母亲不路劳苦、争分夺秒工作的状态。第7自然段出现的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八十只灯泡,“七八十”这个词语的反复使用,勾勒出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

2.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自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体会作者情感的阅读方法有:有感情的朗读、边读边想象、抓住关键语句、知道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情及心情的变化,但要学生对这些描写产生更深层面的感悟有一定困难。本单元主题是“舐犊之情”,学生对母爱有所体验,学习时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去体会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深沉的爱,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板块(内容)

教学内容与呈现方式

(情境)

学生活动方式

(活动)

交流方式

(评价)

一、观察图片,读懂“情深”

1.情景导入

师:本节课我们将走进新一单元的学习,老师这里有一幅画,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关注细节

师:你不仅关注到了图中的主要人物,还关注到了舔这个细微的动作,这就是一个细节,通过这一个舔你感受到了什么?

3.齐读课题解释场景的含义

师:这是一份舐犊之爱。一起读: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齐读)

同学们像这样既有环境,有人物,也有情感,让画面一下子就鲜活了起来,这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场景。

师:今天,我们就尝试着用细节读场景的方式走进今天的课文,齐读慈母情深。这是一份深深的慈母情。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一遍。

4.了解作者

指名回答

 

 

预设:大牛和小牛;大牛在舔着小牛

板书:细节

      场景

二、初读课文,感知场景。

 

1.出示学习任务一。

1)读: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压抑   颓败   噪声   酷暑炎夏   震耳欲聋。

1)指名开火车读,教师相机追问:

2)我们一起齐读这一组词

3)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 在这样的环境里,有这样的一个人。

3.出示词组:瘦弱的脊背     疲惫的眼神    褐色的口罩    皲裂的手指。

4.在这场景里,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谁能来简单说一说。

1)指名说

2)结合学生回答,指导:

3)谁再来借助小标题,把事情的内容说简洁,说完整。(指名说)

4)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做好标记。(一分钟)

 

 

指名开火车读

大家伸出手来压一压我们胸口,什么感觉?

 

(齐读)

 

 

指名一生读。

“脊”:上部先两边,后中间,中间撇捺要舒展,下面是一个肉月旁。

你见过皲裂的事物吗?(图片)河床因为缺少水而干燥开裂,而这手也因为劳作干燥甚至开裂了。

 

 

渴望买书

要钱买书

如愿以偿,

 

 

 

 

 

 

 

 

 

 

 

 

你们实在是太厉害了,说的很简洁,也很完整。这件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他说的完整吗?谁来补充?/谁能说的更简洁(指名说),——现在你知道了吗?请你把完整的故事说一说。——经过努力,我们把故事的主要内容的概括的准确,完整且简洁。

三、聚焦词句,了解背景。

 

1.1默读:课文第1—5自然段,圈画关键词。

2思考:这是一本怎样的书?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相关资料说一说。

2.你对书有了什么了解?

(1)引导联系生活实际:现在的一元多钱

(2)出示相关图片:在那个年代,一元多钱可以买

(3)展示梁晓声家境

小结:原来,懂事的我意识到:用一元多钱买了这一本书,就意味着兄弟姐妹们要少吃一餐饭,我的内心充满着矛盾与愧疚。所以,失魂落魄不仅指对书的渴望,还有一份对家人的歉意。

 

 

 

指名交流

聚焦:第一个关键词:长篇小说 《青年近卫军》

第二个关键词:一元多钱

 

四、再读课文,找出场景。

 

1. 出示学习任务三:

1)读一读:课文6-34小节;

2)找一找:藏在语言文字中的场景,并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场景的内容

3)小组交流,优化答案。

2.指名交流——评价

3.

 

 

 

交流讨论

 

 

 

 

 


五、捕捉细节 读懂“母爱”

 

1.出示学习任务四:

1)读:默读课文69节。

2)想:哪些词句让你印象深刻,圈画出来。

3)写:在旁边写下你的简单感受。

2.指名读,学生按要求自学。

3.组织交流:

 1) 师:哪些文字让你印象深刻?

       指名学生回答:

2)师:刚才我们通过关注不足200平米,七八十个、七八十台、七八十个这样的数字,感受到了这厂房的拥挤。其实在这段文字中,还有很多个七八十,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完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

3)师:作者描写了这样一个环境,那么从哪里感受出慈母情深

4)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这个故事,走进母亲,通过读场景读细节的方式去感悟藏在场景里的慈母情深。

4.30+10,随堂练习

 

交流讨论

 

 

 

 

 

 

 

 

 

 

 

 

 

 

1:母亲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是为了我们。——是的,母亲就在七八十个不算年轻的女人之中,为了维持我们的全家人的生活,为了挣这27元的工资,她正在这低矮压抑,潮湿闷热的环境里面,做着繁重的工作。为了孩子,甘于在最苦难的环境中煎熬,这正是——(齐读)慈母情深。

 

预设:1:低矮与压抑——请你读一读相关的语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低矮、压抑的感觉。

不足200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1:热——其实今年的暑假我们也经历过这样一种感觉,刚开学时389度的高温,也让我们有一种身在蒸笼的感觉。——你还有哪些感觉?

2:吵——是的,梁晓声先生通过这些反复的数字,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个压抑、闷热、潮湿、嘈杂的环境,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细节        起因    渴望买书   初到厂房

环境        经过    要钱买书   寻找母亲  

结果    如愿以偿   开口要钱

                   母亲塞钱

 

 

 

 

 

 

 

 

 

 

 

课堂深度学习时刻生成教学设计方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20.陀螺

执教

丁天唯

教时

第一课时

日期

2024.11.26

班级

四(6)

一、教学目标(在怎样的情境中,围绕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活动,达成什么结果)

1.认识“况、殿”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豪”,能理解“堆满乌云、忧惚”等9个词。

2.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词语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3.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多角度、分层次”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二、目标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就单元而言: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生活”。本单元的3篇课文全是精读课文。《牛和鹅》记叙作者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从此再也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富有童趣,蕴含哲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参加班级演出,上台扮演一只老虎的经历。文章情节曲折,语言质朴,笔调诙谐风趣,内涵耐人寻味,为本单元口语交际《安慰》提供了生动的素材。《陀螺》叙述了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故事,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回忆,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人物心情变化丰富,语言精妙,修辞手法多样。

就本课而言:

《陀螺》重点聚焦三处进行批注:我的心情发生变化的语句;文中精妙的用词或者生动的描写;含义深刻地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来批注。

2.学情分析

1)有什么:前面两篇文章已经做了批注的方法的示范引导。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结合关键词句体会表情达意作用的能力。在三下《肥皂泡》学生感知了童年的愉快,这篇课文也与童年相连接。

2)缺什么: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初步具备了理解上上下文理解语句的能力,但仍然会出现不知道在哪里做批注和写不出优质批注的问题。

3)能什么:所以这一课中学生应该结合自己的感受,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对文章进行批注,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思维能力。重点聚焦有深刻体会的三大内容进行指导性批注,我的心情发生了变化的词句,文中精妙的用词或生动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来批注。

教学板块(内容)

教学内容与呈现方式

(情境)

学生活动方式

(活动)

交流方式

(评价)

一、谈话导入,初留陀螺印象

1、谈话导入:你对陀螺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

3、出示单元封面语,引出单元要素“童年”,明确学习任务。

4、复习批注的不同角度。

预设用鞭子抽、用木头做的、底部有铁的滚珠

 

预设:写得好、有疑问、有启发、有体会……

提前板书

 

相机板贴:写得好、有疑问、有启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1陀螺还有哪些别的称呼?2课文围绕陀螺写了哪些内容?

2、解决生字词:冰尜儿 角椎 “鸭蛋”

1)冰尜儿

①标红“冰尜儿”,观察解意。

②出示该词所在句子,感受作者对陀螺的喜爱之情。

③聚焦制作陀螺的第二自然段,提问:用什么材料来制作陀螺?

④生交流句子,师纠正多音字钉[dìng]

2)角椎

①角锥什么人玩儿?大多是拖鼻涕,穿开裆裤的。

②生读该词所在句子,但作者不玩角椎。

3)鸭蛋

鸭蛋加了双引号是什么意思?比喻,将鸭蛋比作成陀螺。

生朗读课文(预估:5分钟)

 

 

开火车读陀螺的三个别称

 

 

 

请生朗读第1小节。

 

 

齐读第2小节。

 

 

 

 

再齐读生字词:冰尜儿 角椎  鸭蛋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在不同的称呼中体会作者对陀螺的感情上的细微变化。

 

重点关注两个动词以及读音。

 

 

了解陀螺的制作方法,相机教学多音字。

三、圈画批注,体会心情

1、出示学习任务二:圈画批注,体会心情。 快速浏览课文,用横线画出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用1-2个词语简单批注,体会心情。

2、懊恼-期待-兴奋-失落-自豪

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②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经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3、画心情曲线,感受作者的心情起伏变化。

生交流成果,师协助概括。

 

预设:1、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懊恼/难过/不开心)

2、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期待)

3、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经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兴奋/高兴/开心)

4、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失落/低落/失望)

5、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自豪)

相机板贴:画批注

 

 

相机板书:难过、期待、兴奋、失落、自豪

 

 

在批注的过程中,梳理作者心情的起伏变化。

 

 

 

 

 

 

随文生字教学:豪

四、多维批注,深入品味。

1.出示学习任务三:多维批注,深入品味。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你体会深的地方。选择1-2处地方,从不同角度批注。

2.小组合作学习,分享交流批注。

生再次回溯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

 

预设:写得好、有疑问、有启发、有体会……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指名交流。

相机板贴:聊批注

 

在交流批注的时候,引导学生知晓自己的批注属于哪一个角度,在过程中熟悉阅读策略。

五、出示背景,铺垫写作

 

1、出示作者写作的背景资料,引导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童年。

2、总结课堂,为习作写一写童年笑和泪做铺垫。



作业设计

1、语补20课1-4题。

2、把课文中体会深的地方回去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20.陀螺

写得好 画批注                                 自豪    

有疑问 写批注                    兴奋

有启发 聊批注             期待          

          有体会            懊恼                 失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研究通知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