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通知4

作者:徐佩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4-12-13

薛家实验小学教学研讨活动安排表

研讨时间:2024年430下午13:00—15:30

研讨主题:新课标视角下课堂情境活动设置研究

时间

活动内容

地点

责任人

合作团队

参加人员

13:00—13:40

雷雨

二楼录播室

12

吉菲菲

语教研组

1-2年级

语文教师

13:50-14:30

小马过河

11

吉雨婧

14:40-14:50

反思评课

互动研讨

黄莺 丁洁

及一语两位老师

14:50-15:30

专家引领

朱小昌

 

相关工作安排:

工作内容

责任人或团队

活动场地环境布置

朱钰琳

电教设备保障

王丽娜

活动摄像摄影、报道

摄影: 颜旻  报道:朱彤

活动手册装订

邵金花

研讨实录

洪郑筱竹

教案重建

夏丹 王丽

 

 

 

 

 

学校:薛家实验小学

年级:二年级

班级:二(12

人数: 45

学科:语文

课题:雷雨

执教:吉菲菲

日期:2024.4.30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雷雨前课文内容
2.通过字源追踪、强调重点笔画等方式识记“黑”、“垂”等生字。
3.通过做动作、对儿歌等方式理解“垂下来”、“压下来”等关键词语

4.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找全找准雷雨前出现的典型景物。

二、教学重点

1、随文识字,理解识记“压”“垂”;借助图片,梳理文章脉络,感受雷雨前景色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1、带着感受朗读课文,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运用的准确,积累语言。

四、目标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雷雨》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大自然的秘密”,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在课文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和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其中“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是对之前“能找出课文中的具体信息”、“整合信息,作出推断”要求的进一步深化。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语言凝练,用词准确。本文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了雷雨前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情景。一个“压”字,将乌云的浓厚和天气的闷热传神表达。“垂”字准确得描绘出蜘蛛逃跑时的动作灵巧,烘托出雷雨前的紧张感。本课会认字仅有5个,并且无读音字形上的规律性,比较适合教师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再结合课后习题一的提示,本课时可以在随文识字中重点引导学生仔细品读作者的用字贴切和生动,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熟读成诵,积累课文的语言。

2、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能在语境中了解词语的意思;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文本内容,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这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寻找明显信息的方法,在一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第七单元的学习中继续形成“找出明显信息并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的能力。本学期在一年级学习的基础上,此方面的能力需要有所提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方式

常规积累

古诗文背诵

背诵古诗文


一、回忆旧知,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一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叫做(要下雨了)。

2、那你知道这下的是什么雨吗?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名字就叫做雷雨。教学“雷”字。

4、齐读课题。

 

 

1、揭题

2、齐读课题

 

 

雷字可有意思了,我们的祖先听到天上轰隆隆的雷声,就像是许多战车在天空中驶过,所以才发出了这么大的声响,就用了车轮来表示有战车驶过。

二、情境创设,领悟用词

 

(一)

1、在学课文之前,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播放音频)。

2、要想普通话标准流利,我们就要把课文读通读顺,快来挑战第一个任务。

3、谁能来给三幅图排排序。

4、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象。

5、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

(二)要想成为学校广播站的一名气象播报员,还需要我们仔细观察,了解天气特点呢。让我们首先走进雷雨前的场景。

1、请同学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出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再和同桌校队一下。

2、作者在雷雨前观察到了这么多事物,那这些事物是什么样的。谁来找一找。

1)生活中,你压过什么东西?我们来做做“压”的动作。相机教学“压”。指导朗读。

(2)这时候呀,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了,蝉也一声不出了。为什么蝉一声不出了?

(3)还有一个小动物是怎么样的表现呢?相机教学“垂”。

(4)蜘蛛为什么要逃走呢?

(5)此时,乌云压顶、狂风大作,小蜘蛛也逃跑了。雷雨越来越近了,你看(播放音频)。指导朗读。

6)雷雨前除了闪电和雷声有变化外,乌云也越来越(),风越吹越(),空气越来越(),雷雨的脚步也越来越()。

 

 

1、生读自读要求,按要求自读课文。

2、生校对自然段

 

3、指名排序,并说明理由。

4、学生理课文脉络,区分雷雨前、时、后对应自然段。

5、生读全文,小评委评价。

 

 

 

1、1)生圈画雷雨前事物,和同桌校对。(2)指名回答交流答案,全班齐读。

2、1)生一起做“压”的动作,多种方法识记“压”字。

 

 

(2)女生齐读

 

(3)学生理解垂的意思,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垂下来。

(4)男生齐读。

(5)生看视频,齐读课文。

 

 

1、课文1-3雷雨前的景象,4-6雷雨时的景象,7-8雷雨后景象。原来,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二)

1、乌云 叶子 大风 蜘蛛 闪电 雷声

2、1)压是一个从上往下的动作,压的时候要用力。

 

 

 

(3)垂柳、垂钓、垂头丧气

垂:东西一头挂下来。

中间一个千,长横在中线,两棵小树往里斜,四横距离不能变。

6)乌云也越来越(厚),风越吹越(大),空气越来越(闷),雷雨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拓展提升

1、同学们,应聘“小小气象员”的任务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请同学试着进行“气象播报”吧。

 

 

1、自由练习填气象播报

2、全班齐读


指导书写

1、恭喜你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小气象员”。今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感受雷雨,一边还认识了很多生字。

2、练写“乌”和“黑”。


黑:上窄下宽、点短撇长、多横等距、点画匀称

 

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雨中、雨后的景象,把更多关于雷雨的信息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雷雨

雷雨前 乌云 叶子

       大风 蜘蛛

       闪电 雷声

雷雨时

雷雨后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研究通知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