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课堂“深度学习时刻生成”教学设计方案
学科 | 语文 | 课题 | 《汤姆·索亚历险记》 | 教时 | 1 | |||
执教老师 | 徐佩 | 班级 | 六(1) | 日期 | 2024.3.26 | |||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梗概,理清人物关系。 2.读懂文章内容,就故事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体会汤姆·索亚敢于冒险、机智勇敢、善良有爱又有点虚荣的人物形象。 3.品读小说语言,感受马克吐温夸张幽默的语言魅力。 4.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二、目标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1)就单元而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此要素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领会主要内容,即读懂名著;二是交流感受,即表达自己的认识、观点。两个层次有其内在的逻辑,在领会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生发个性的认识,表达观点的过程也是对内容的进一步整理和体悟。本单元是整本书阅读单元,其阅读方法和策略,既有与单篇阅读共通之处,也有整本书阅读独具的。 (2)就本课而言:《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也是一篇略读课文,导语中提出了三个问题“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身边伙伴的影子吗”三个问题其实都是指向交流自己的感受。但是三次交流运用的策略不同。“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首先需要把握和概括情节,运用的是"了解梗概”中的部分策略:“你觉得汤奶是个怎样的孩子”.需学习借用语段中的事件进行有理有据地表达;“在他身上你能我到自己或身边伙伴的影子吗”则要关联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交流需带有读者个性的体悟。 2.学情分析 (1)有什么:对故事梗概、人物形象的感知能力已有前两篇文章进行铺垫。 (2)缺什么:学生缺乏阅读时关联自己生活,在阅读中发现自己的能力。 (3)能什么:学生在三篇课文的比较中,由尼尔斯和汤姆,关联到自己的生活中对人物的认识。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板块(内容) | 教学内容与呈现方式 (情境) | 学生活动方式 (活动) | 交流方式 (评价) | |||||
一、影片导入,揭示课题
| 1.同学们,今天的常规积累请看大屏幕: (播放汤姆·索亚影片片段) 2.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就是这个小孩子,一起喊一喊他的名字——汤姆·索亚 3.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语言文字开启第三次历险吧! | 看视频
揭题 齐读课题 |
全班交流 | |||||
二、初读梗概,梳理人物图谱 | 学习任务一:读梗概,绘制图谱 1.快速浏览梗概,圈一圈:除了汤姆索亚,故事中还出现了哪些人物? 2. 完成短文后第2小题的人物图谱。 | 学生自主浏览
完成人物关系图
指名交流 全班交流 | 用板贴摆一摆,以汤姆为中心的人物关系图 说一说人物之间的关系 (评价:同学们检索关键信息的能力真强) | |||||
三、再读梗概和节选,体会情节精妙 | 1、梳理梗概情节 通过梗概,我们知道了汤姆经历了五次历险,请同学读一读——(出示五次历险填空) 学习任务二:读梗概,理情节 根据三个示范,快速浏览梗概,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第2、3次历险。 2、梳理节选情节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用快速浏览的方法,去读节选部分,想一想,这是属于第几次历险? 学习任务三:读节选,理情节 (1)默读节选,分别用小标题来概括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做好批注。 (2)同桌交流。 | 指名读 交流讨论
自主完成 情节填写
全班交流
自主批注 同桌讨论 指名交流
|
预设:人物+地点+做什么 第2次:汤姆到杰克逊岛当海盗 第3次:汤姆到鬼屋寻宝
预设:第4次
预设: 孩子失踪,无比悲痛 孩子归来,全村欢庆 讲述历险,休养身体 看望朋友,山洞被封 | |||||
四、走进情节,挖掘人物性格
| 1、这么多情节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2、学习任务四:读高潮,识人物 请同学们打开练习册,翻到第27页,对照课文第4小节完成第三大题。(PPT出示)
|
指名交流 自主完成 | 预设:讲述历险的部分 洞中迷路——探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琪——爬出洞口、呼救脱险 小结:这就是马克吐温笔下的小说情节,环环相扣,扣人心弦。(板贴) 汤姆形象 小结:马克吐温笔下的人物是多面的、立体的。(板贴) | |||||
五、品读场景,感受语言魅力 |
过渡:小说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情节和人物,还有有意思的语言。之前有同学在读的时候,摘抄下了这样三段文字(PPT出示) 你能说说片段中特别吸引你的地方吗?
过渡:学到这里,从同学们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大家对这本书已经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在你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关注哪个方面呢? |
师生共读
指名交流
指名交流 |
预设:“发疯般的”(夸张) “一边呻吟一边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动作、神态) “灰发几乎全白了”(外貌) ...... 夸张幽默(板贴)
预设: 人物的命运 情节的发展 作家的语言 | |||||
作业设计 | 两周内读完,自主制定阅读计划。 | |||||||
板书设计 | 7.《汤姆·索亚历险记》 情节 扣人心弦 人物 多面立体 语言 夸张幽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