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助力“双减”,阅读赋能成长
书香助力“双减”,阅读赋能成长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高阶阅读力的协同培养
摘要:“双减”之下,阅读作为重要的“加法”被明确地写进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里。“双减”政策第八条就明确提出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完成剩余书面作业外,要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也表明,阅读应该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寻常活动,让孩子们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为孩子的一生打底。同时,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孩子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何合理有效利用这些时间,成了摆在学校和家长眼前的问题。因此,“双减”背景下,探索一条家校协同培养学生高阶阅读力的路径尤为重要。
关键词:双减;阅读能力;家校共育
一、双减背景,凸显阅读地位
“双减”背景下,阅读成为了重要的“加法”。双减”政策第八条就明确提出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外,要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阅读被明确地写进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里。“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也表明,学校教育和校外培训仍无法替代课外阅读。尽管学校教育是学生启蒙与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但“一刀切”的学校教育和存在局限性的校外培训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阅读则可以满足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更应该把阅读这个种子撒在孩子幼小的心田,让这颗小小的种子可以萌芽,长出智慧,开阔视野,阅读应该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寻常知识,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为孩子的一生打底。
同时,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孩子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何合理有效利用这些时间,成了摆在学校和家长眼前的问题。依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学生在小学期间要阅读140万字的课外书籍。阅读兴趣不够浓厚,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信息提取能力较弱,阅读书目选择面过窄等,成为了影响学生高阶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阻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这样的感受:性格与智商或许早已决定了孩子的命运,但是孩子的这一生是斑斓还是单调,完全取决于他是否热爱阅读阅读,因为阅读可以让孩子透过无声的文字,看到书中呈现的大千世界。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探索一条家校协同培养学生告诫阅读力的路径尤为重要。
二、家校协同,共建阅读文化
阅读,可以让双减更从容,可以让学生的成长在与文字的无声交流中潜心滋长。所以在这一学期,我带领我们班级的家长一起尝试共建班级的阅读文化,培养学生的高阶阅读力。高阶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去看书,而是在我们教给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书面创作能力,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热爱阅读、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进而成为一名终身阅读者,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接下来我就围绕“三个一”来阐述家校共育,提升学生高阶阅读力的实践路径。
(一)一张清单明目标
欲善其事,计划先行。在阅读活动开始前,我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三年级)和阅读兴趣,与家长一起讨论列出了一学期的阅读清单。必读书目为:《格林童话》《稻草人》《少年读史记》系列书目。另外增设了一些选读书目:我们爱科学系列的《亲亲自然》;我们爱幻想系列:刘慈欣科幻小说;我们有智慧系列:《智慧背囊》第一辑;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也是孩子们爱读的书目。通过必读书目中《少年读史记》还延伸出亲子共读书目:《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古代人的一天》《二十五史的故事》《雪岗中国历史故事集》……在我推荐的基础上,学生纷纷写下了自己的阅读计划,列出一学期的读书计划。另外,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家庭也制定了家庭共读的阅读目标,形成家庭阅读清单。同时借助“阅读存折”这个载体比一比,班级内、家庭中谁读的书多,激励老师、学生、家长阅读更多的书。成员们可以将读完的任何一本书存在他的阅读存折上,读完一本存一本。存在阅读存折上的每一本书,都可以成为孩子换取心愿卡的资本,以此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一个阵地创氛围
读书,一书架,一桌椅,一些好书,足矣。为了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本学期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学生的家庭中,我们都致力于阅读阵地的建设。首先,创设好班级图书角,让孩子们的书籍在班级里漂流,实现好书共享。同时,“晒晒我的阅读小天地”活动,引导家长在家中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通过这个活动,现在我们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在家中都拥有自己一方阅读的净土。在这静谧的一角,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在书的世界中徜徉。
除了利用家校资源,我还积极引导家长利用好身边的社会资源,鼓励家长带领孩子们走进各级各类图书馆。我们的学生和家长成了图书馆、青果书房、书式生活等地方的常客。我还带着学生和家长参加各种有益的读书会,让每个队员不仅拥有读书的激情,更有阅读的方法。比如这一学期,我带领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常州图书馆举办的“名作家进常图”和“小语伴读”活动,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积累了大量阅读的方法,家长明晰了阅读的重要性,拓宽学生和家长的阅读眼界,提升学生的高阶阅读能力。通过家校社的通力合作,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个可以遨游书海的阅读阵地。
(三)一串活动育坚持
阅读贵在坚持,坚持是一切事情之最重要一环。每天坚持阅读,最终爱上阅读,是我们的目标。为了让学生永远保有一份阅读的激情。于是我与家长一起开设了一个个有趣的活动。接下来我选取其中几个活动来展开交流。
每月一次的线上读书分享会,让孩子在拥有享受自己的读书时光的同时,孩子们也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记录并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所读,所感。除了学生的读书会,班级还会不定时地开展家长读书交流会。除此之外,队员们在阅读后,结合自己的体会,还创作了阅读小报。内容有名人名言、好词好句、所读所想等等。队员们自己动手精心绘制了一幅幅的作品,体验着读书的乐趣,也通过此方式与其他队员分享着自己的阅读时光。
为了让孩子们的阅读更加有趣,我们还开展了“聪明蛋”的读书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每位学生精心呵护一只蛋宝宝,并且每天给自己的蛋宝宝读至少半个小时的书,谁的蛋宝宝听的书最多,谁的蛋宝宝就可以获得“聪明蛋”的称号。为了让自己的蛋宝宝变聪明,孩子们你追我赶,为自己的蛋宝宝都更多的书。一个小小的鸡蛋的加入,让阅读变得更有趣了。
队员们还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自己喜欢的故事,将故事转编为剧本,进行班级内展演。队员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历史人物,将阅读的内容通过自编自演的方式进行了内化体悟。
三、一点变化,诉说阅读收获
临近期末,进入到了读书活动的展评阶段。队员们将一学期所读的书和自己的身高比比,看一看谁读的书可以超过自己的身高。通过读书等身活动的开展,班级的读书热情空前高涨,因为每一个队员都想要进行期末冲刺,让自己所读的书超过自己的身高。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组数据:班级每位队员平均读书量在42.3本,读书量与上学期相比,不管是班级整体阅读量还是每位队员的阅读量都在上升。在这一学期,我们班读书最多的小朋友,读完了阅读清单中所有必读和选读书目,一共读了125本书。
当然变化的不仅仅是数据,还有理念。
她叫徐欣彤,多才多艺,但是她的脸上总有淡淡的忧伤。何以解忧,唯有读书。不久前,她的妈妈给我发了这样一段话:徐老师,你的那一句“刷题刷得都是重复的题,枯燥且乏味;而读书却可以打开孩子的眼界,让孩子发现世界的不同和精彩!”让我幡然醒悟,我这学期不再让孩子刷题了,明显觉得她快乐多了,学习也没有下降。
看,家长的观念在变。
他叫吴易轩,他妈妈发给我一张孩子等餐时还在阅读的图片,图片上有这段文字:一切小美好正在井然有序的发生着,从前吃饭的间隙我会觉得无聊,自从有了书这个小伙伴,见缝插针的机会我都不会放过。
看,孩子的习惯在变:阅读成了一种生命的自觉。
“以前,每天晚上的八点左右,我们家的场景是这样的:爸爸躺在沙发上看手机,妈妈在一边刷抖音,我在看着动画片。但是,最近,我们仨都在争分夺秒地看书,因为我们在比谁读的书最先突破30本。”
看,家庭的氛围在变。
作家吴晗这样说: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孩子们在大量的阅读后,有了表达的欲望,爱上了写作,于是开始不断的输出。阅读创作也成了学生展示阅读成果的主阵地。在阅读积累中储备的知识和文字,也让队员们渐渐爱上了表达,“读写结合自主创作”在学生们的表达中诞生了!学生以班级微信公众号为阵地,将自己的阅读不断内化,进而输出,尽情地抒发着内心真实地情感。班级里的同学还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征文比赛,有的同学积极撰写的文章也在《常州日报》《翠苑》等报刊杂志刊登,还有的同学应邀给低年级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读书方法和收获。
看,学生整体的高阶阅读能力在提升。
作为一名老师和家长,我也在变。我不再着眼于孩子的学科成绩,而是着眼于他们的生命成长。因为我知道,爱阅读的孩子不会怎么样,他们的语文成绩不一定会有多么多么的出色,他们的作文不一定会多么多么的灵动。但是爱阅读的孩子一定会不一样,他们的脑子里时常会多几个问号,他们的脸上会多一些笑容,他们的眼睛里会多一些淡定,他们的举手投足之间会多几分雅致,他们的心灵会多一份充盈。
家校共育,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孩子们会在阅读中爱上这个世界,拥有与时代同行的力量,他们可以更加自信地走向宏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浅谈家校共育中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成为合作伙伴[J].任汉芹.亚太教育. 2019(10)
[2]家校成长共同体:思维解锁后的行动迈进[J].任韧.教育视界.2021(25)
[3]从被动阅读到主动悦读的嬗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 王滨娜,周春玲.品位·经典.2021(05)
[4]让家校共育从角力走向合作[J]. 余颖. 江苏教育. 2021(3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