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古诗之旅》课程讲义

作者:吴轶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4-12-16

校本课程讲义

内容

我和古诗见个面

教学

目标

1、通过回忆、朗诵中国古代诗歌,并欣赏诗歌配画,让学生了解“诗”与“画”之间的联系。

2、选择熟悉的古诗配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根据不同题材的古诗,用水墨画诗。

教学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舍请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图,要求画面上没有蛙。齐白石从“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启示,完成了画作,成为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

2、课件展示《蛙声十里出山泉》

(板书:诗配画)

二、新授阶段

1、感受诗与画的关系

A赏画猜诗:

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宋代的名画马远《寒江独钓图》,你能联想到哪首古诗呢?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这幅画主要运用了国画中的那种技法形式?(线描)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李可染的《牧牛图》你觉得用哪句诗来形容这幅画更合适?从哪些方面去猜的?《牧牛图》从表现手法上看它属于什么画?(写意画)

清朝诗人袁枚的古诗作品《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B读诗配画:

出示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根据诗句内容你联想到什么情景?哪些词让你想到了这样的画面?

C连线匹配:

出示两幅山水画,哪一幅画配的哪一首诗歌,你是怎么发现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校本课程讲义

内容

我和古诗交个心

教学

目标

1、选择熟悉的古诗配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一、寻找诗中的意境

1.联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诗句,这是老师最喜欢的一首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体会诗句中的情景,在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景色?

2.讨论: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哪些是关键词?如果让你给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将画些什么内容?

二、教师示范

表现出这种诗境,先要找出诗中的“关键词”,这两句诗里面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教师示范,立意在先,着重讲解如何用笔用墨,大胆落笔。

作画步骤:

1、构思——根据诗中的内容,设计画面。

2、构图——(1)确定主景,突出重点;

2)添加背景,渲染意境。

3、描绘——刻画关键词,注意虚实变化。

4、落款——根据诗意,在适当的地方题上诗文。

四、作业环节:

1、根据诗句内容,用掌握的笔墨技法把自己所选择的诗句内容画出来,能够反映古诗的意境。

2、近实远虚,主次分明,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可以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实景与虚景能的有机的结合。

(播放诗配画作品,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五、作业展评

1、自评:你是如何给喜欢的诗配上画的?说说你的设计意图。

2、互评: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校本课程讲义

内容

我给古诗配个画(1

教学

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

2、初步了解文学与美术两种艺术形式的联系。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1.分析诗配画的形式特点:

我们看到这种形式时,首先看到的是画面,其次是诗。因为版面上画面占了主要位置,再加上画面的色彩,使人最先受到感染的是画面。所以诗配画中画面很重要,它比文字更形象更直观。

2.诗配画的方法:

首先要注意反复读,并要弄清诗的原意、含意,在着手构思构图。

3.诗配画的表现形式:

诗配画的表现方法要考虑画的形式与诗的内容统一。

1)古诗:国画手法,体现民族民间特色。

2)新诗:较新、较现代的表现手法,是其格调一致。

3)儿歌:儿童画,大胆、夸张。

4.作业步骤:

1)选诗:自己熟悉并喜爱的。

2)构思:反复熟读,领会之后进行构思。

3)构图:按照诗的主要含义,将主要内容置于画面主要位置,并设计文字的位置。

5.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构思、构图。

 

 

 

 


校本课程讲义

内容

我会评诗论画(1

教学

目标

1、帮助学生借助画面,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古诗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配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

3、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

1. 在上课前,老师准备好与所学古诗相符的图片,并放到课堂上展示

2. 以组员为单位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配画展示所选的古诗

3. 通过带领学生分析画面,了解并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讨论学生在展现古诗时的策略

二、展示、评价古诗配画作品

1. 每个小组展示画板上的古诗画作品,并向全班成员介绍自己的作品

2. 学生们分组进行互评,将所有古诗配画作品按照先后顺序排名,投票选出一、二、三等奖

3. 班级公布结果,为获奖小组颁发奖品

三、总结和展望

1. 提供面对面反馈和建议,讨论整个课程的效果,共同总结课程特点,如何识别和创造某些新的方式来更好地表达古诗歌意境

2. 对于展望,让学生展现自己的课堂反思和绘声绘色的感受

 

 

 


校本课程讲义

内容

我给古诗配个画(2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2、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3、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一、猜谜导入。

1、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两个与众不同的谜语,谜面是两幅画,大家看,请说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出示咏鹅和游园不值)

2、同学们真聪明,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配画》。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中国的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尼仿佛看到了什么?

(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逐句分析: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水悄无声息,像是珍惜细细的水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阳光透过树荫在水面上留下斑驳的光芒,闪闪烁烁。小荷才露尖尖角——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有蜻蜓立上头——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这两句诗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里面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小荷,蜻蜓)有静有动

4、找得很好,说说你看到的荷花与蜻蜓是什么样子的?

荷花——半开的欲说还羞,全开的雍容典雅,花骨朵含苞欲放,粉的似霞,白的如雪。

蜻蜓——轻盈的身姿,嫩绿的颜色

好花还需绿叶配呢,说说荷叶的样子——近处的,远处的,颜色怎样。

5、师示范并回顾学过的基本工具及笔墨技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事先准备好的画面材料,在黑板上进行绘画,最后在黑板上形成一幅完整的画)

6、同学们看,在大家的帮助下,老师根据《小池》的后两句创作出了一幅画,似乎少了点什么,看看课题。(在画面的空白处提上诗)。

 


校本课程讲义

内容

我会评诗论画(2)

教学

目标

1、帮助学生在绘画中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配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

3、提高学生绘画技能和艺术修养。

4、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意境

1.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古诗,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分发诗歌的课文和相关的图片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古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率先拿出一个与古诗相关的绘图,通过探讨画中的元素,把轻松的话题引导成深入探究古诗中藏匿的寓意

二、进行个人绘画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出一张与该古诗有关的画

2. 绘画过程中,老师会在学生的身边提供指导、帮助和注释

3. 当所有的小组都完成了他们的绘画任务后,进行个人点评

三、展现、评价学生成果

1. 在整个小组完成绘画后,将学生的作品全部展现出来

2. 学生们分组进行点评,将所有的古诗绘画按照先后顺序排名,并从中选出几个作品进行讨论和点评,老师也会对每次绘画作业进行点评。

四、总结

1. 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并讨论在日常的绘画和写作之中应该思考什么

2. 教师可以针对点评情况给予一定的反馈,以便学生能在下一次练习中更好的创作绘画


校本课程讲义

内容

我给古诗配个画(3

教学

目标

1、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2、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一、欣赏书上的作品

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准备用怎样的水墨技巧给它配画?

二、欣赏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都是用国画的方法表现出的作品,其实诗配画除了用国画的方法表现,还有其它的表现方法,请看:

(课件出示诗配画作品,有国画,儿童画,卡通画,手工制作等)

小结:从这里我们看出诗配画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让你的画面洋溢诗情画意,首先选材要精准,把古诗当中的关键词当做主景,其次构图要恰当,色彩要符合古诗的意境。

三、学生创作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做一幅,下面请同学们找一首你喜欢的诗赶快动手吧!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讲。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今天我们把古诗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漂亮的诗配画。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

 

 

 

校本课程讲义

内容

我会评诗论画(3)

教学

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学生能够欣赏他人的作品,学习他人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3、学生能够通过点评环节,提高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绘画课程的主题和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诗中的意境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二、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互相欣赏并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

三、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点评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的作品。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诗中的意境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和绘画之间的关系。

四、学生再次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点评自己的作品和他人作品,提出改进建议,让学生学会如何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改进。

五、总结与拓展

教师总结本次点评环节的要点,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古诗配画的表现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六、作业布置

学生根据本次点评环节的收获,完成一幅新的古诗配画作品,并在下次课程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心得体会。

 

关于 古诗配画 校本课程的考核方案

实施年级

一年级

制定教师

吴轶

考核时间


评价考核目标

综合考查学生诗文背诵,诗意理解、等方面知识,绘画作品要紧扣诗文主题,应做到主题鲜明,构思生动,能够用画笔表达诗文意景。

 

具体考核方法及策略

1、对学生的评价分别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掌握、技能应用、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考评分“平时考核”和“期末综合评定”两步:平时考核内容为出勤情况、提问检测、作业情况、个体创作;期末综合评定内容为基础知识考核、专题创作等。

2、考评按照自评、互评、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最后形成综合评定等级。其中,自评权重为20%,互评权重为30%,指导教师评价权重为50%。

3、学生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与待合格四级。80分及以上为优秀,70分—80分为良好,60—7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待合格。

教师对课程本身及其课程实施效果的看法及相关建议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课题方案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