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阅读2024.9

作者:尹丽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4-12-17

 

 

 

学习书摘及心得

 

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反思提升

 

张善通 

 

网络学习

主讲人

 

2024.9

     

 大单元设计规划细分为内容剖析(横向单元内、单元间;纵向学段内、学段间)、课标分析(新旧课标、考纲)、学情分析、单元主题提炼、单元目标找寻、单元学业质量选编、单元实施路径与结构化活动设计图(程序框图、知识树、思维导图)为规划方向。课时教学规划中的内容、目标、任务活动、学业质量、作业设计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学习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课课衔接,学段贯通、有序次第。精心设计重点和难点活动突破层度,搭梯子树桥段,分解转化。本环节我认为设计要以作业设计为导向,分层次设计活动任务。

 大单元教学设计突出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依据单元内容和学情设计单元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单元资源整合、评价标准。其中单元主题和范围边界清楚,也要适度整合,跨学科设计等。

根据学习,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体会到大单元教学是把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它是一种教学手段,设计围绕新情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活动探究,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现实世界生活中的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课堂在教学活动设计指引下,学生真正成为参与到课堂中来的学习主人。更为重要的是新的课程理念下,核心素养下的教和学,在互动关系中,明确要求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必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关键核理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大”,我认为是圈定范围内容的大、实施驱动教学的任务的大、概念选取的大、生活情境教学资源选材的大、项目化教学研究囊括的大。

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学好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够提升教学认知水平,锻炼教师驾驭教材、考纲、学生水平能力挖掘提升三者的关系,非常适应现在的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实际。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做好身份和角色转变,大单元教师设计不是花架子,它承载着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和落地。其次需要教师提升对学科学段、内容、知识关联、框架建构、课堂内外、科学融合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和储备,总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这个能力既有个人的还有团队的。

站在整体视角下,聚焦大概念线索,围绕大主题统领,设计大任务驱动,通过结构化关联,形成整体性发展,我认为这是设计本意的出发点,是核心。如以数学的代数与式来讲,提炼大概念,可以自上而下开展,就是高中学段数的扩充到实数和虚数,基此逆向倒推,层次与初中和小学所学有关内容结构化关联。又如可以自下而上,层层索求,代数式中的竖式、横式、分式、整式等等,总之大概念是一个数学中的主线,牵引着学习的步伐,主概念、次概念、派生概念、拓展概念、演绎及新命题概念围绕在其周围

 

反思一:

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我们所在的班级、年级、学校学生的认知思想是怎样的构成、学习状态如何,学习方式传承了哪些是现在不适应形式要求的地方,这就是学情,我认为占第一位。二是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与老的课程标准哪些提高了要求,哪些弱化和剔除,这是纲要占第二位,可以防止我们南辕北辙、欲速不达甚至本末倒置,站位要提高。三是驾驭教材,重塑教材,纲目并举,模块串并,深(度)广(度)结合,这是其三,也是关键的一环。通过集体研讨、合作交流,把我们最需要的课堂学学习的几环节把它编排出来,以导学案、学习提纲等形式贯彻给学生,高效指导学生的学,导引教师的教。四是精心设计课堂情境教学的素材案例和创设精心设计学业质量评价,这些评价微观在每一个课堂、周中、周末、月中、月末,宏观在期中、期末、级中、级末。五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开展任务和结构化学习。你要体现学为主体,活动为载体,学生的学成最终以结构化的脉络来体现水平式的认知达成,掌握达标,能力迁移,这是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根本途径。

反思二:

我们都知道教材是专家教授共同编写而成,既参考了学生的认知进阶,又考虑了知识的螺旋上升,为了增加对学生的理解还增加了新的生活情境应用的导入和开放探究内容,一般教师用参考书教教材,用课件翻译教材,机械耗时效果还不好,传统教学方式确实难以应战现在的学生状况。这就要求我们以系统的思维去分析教材(破解专家思维),读懂编写安排意图,整理教学内容,明确大单元目标及评价任务,开展教学结构化活动设计。目标层次化,结构框架化,引领学生进行结构化学习,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认知体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发展。

高效课堂的目标是我们引领学生学会了什么?学生学科学习方法达到会学了吗?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才叫达到理解的目标,然后再考虑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学生确实掌握了学习内容,实现了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活动来达到目标。其做法是首先确定预期的学习成果;然后考虑证明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的证据,即设计评价工具;最后再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学习体验。逆向设计要求教师先研究确定课程内容,分析学生需求,从而确定大单元主题和大单元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评价方式,确定评价标准;最后选定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方式,设计出整体、连贯、有效的教学活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专著学习记录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