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笑影九月学习
学习书摘及心得
标题 | 小学音乐“创意实践素养”的发展探究 | |||
作者 | 朱柯霓 | 出处 | 知网 | |
主讲人 | 陈笑影 | 日期 | 2024.09 | |
学习札记 | ||||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育体系中,基础音乐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根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可知,课程标准中包括四个重要的核心素养:一是审美感知,二是艺术表现,三是创意实践,四是文化理解。随着这四项核心素养的提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方向更加明确。由于音乐形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学生拥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可见,学生能够通过音乐知识及技能的学习锻炼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其身心愉悦,达到启发智慧的目的。文章通过对小学音乐新课标的解读,对“创意实践素养”的有关概念进行了论述,明确音乐“创意实践素养”对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关键作用,从树立新的音乐教学理念、营造音乐创造氛围、预留音乐创造空间及强化教学效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意实践素养”。 关键词:艺术课程标准;小学音乐;创意实践素养 音乐属于一门具有抽象特点的艺术,也是一门实践艺术。小学一线音乐教师可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好的音乐创造氛围,让学生尽情地想象,倡导学生借助音乐元素创造多种形式的音乐旋律及节奏,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依靠合适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一、关于音乐“创意实践素养”的概念解读 从《2022年版音乐新课标》可知,音乐“创意实践素养”指的是应用多种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创造艺术和应用音乐知识的能力。创意实践素养的培养涵盖营造音乐学习氛围、激发创造灵感、探究音乐创作过程及方法、将独特想法转变为音乐成果。“创意”是常用词之一,其近义词为想象力、创新等。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概括来讲,创意实践素养体现的是两种能力的培养:一是想象力,二是创造力。在培养创意实践素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中,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转变为新的音乐旋律,渐渐成为一部独特的音乐作品。不难看出,培养小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故而,创意实践素养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创意,第二部分为实践。创意侧重学生的两种能力的培养,一种是创新性思维,另一种是想象力;实践方面则更为侧重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小学生音乐“创意实践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世界的探索 对于音乐学科来讲,它属于一门声音艺术,它与其他艺术学科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当学生接收到不同的声音,头脑之中就会产生相应的联想与想象。学生们较长时间接受音乐的熏陶,脑活动也会显著增强,思维更为活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来看,教师更加侧重学生学习兴趣和想象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音乐世界展开探索。就学生而言,音乐就是一片充满神奇色彩的天地,里面包括很多类型各异的旋律音响效果、音色及节奏等,让学生为之着迷。从学生角度来讲,当他们聆听到一些音乐之时,会根据周围的事物产生一定的联想,学生们通过演奏各类乐器来抒发自身的情感,学生可在音乐探索活动中点燃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创作 对于音乐形象而言,它表现出两方面特征:首先是不确定性,其次是模糊性。正是因为这两方面特征的存在,为学生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的音乐片段及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其原因在于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特点和人生经历是不同的。如果学生具备相应的音乐“创意实践素养”,就可对音乐形象进行掌握,体现自身的个性,展开无限的想象,进行音乐的再度创作,成为与众不同的音乐作品。特别是小学生,在思想情感的表达方面,相对单一。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倡导学生主动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即便是非常小的音乐片段,学生可通过音乐来对自身的情感进行表达,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三、艺术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创意实践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树立新的音乐教学理念 《2022年版音乐新课标》出台后,让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有了新的方向。互联网时代开启后,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需要面对大量的信息,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信息的辨识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给予合理引导。同时,音乐教师面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不论从思想认识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均做出一定的改变,以适应新时代的音乐教学需求。 结合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来看,大部分时间,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为讲授法。在这种教学法中,学生仅有非常少的自主权,几乎难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很难实现对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可见,单纯讲授式的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小学音乐教师也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形成新的教学思路。从音乐教师角度来讲,自身在教学开始之前,既要熟悉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情设计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音乐课堂。另外,《2022年版音乐新课标》重点提及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即“关注艺术体验”。从音乐教学过程来看,需要关注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借助一定的音乐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感受不同音乐元素带来的不同的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结合音乐教学实践来看,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在关注学生对音乐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树立一种全新的音乐教学理念。(二)营造和谐的音乐创造氛围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离不开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营造。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来看,音乐教学的媒介是声音,能够将音乐形象展示出来,营造和谐的音乐创造氛围,引发学生无限的想象。以音乐学习内容为核心,设置创造性的情境,让学生对音乐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学习充满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授《飞驰的雄鹰》一课时,可优先播放相关的音乐,然后,让学生们闭上眼睛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意境,并讲述自身想到的是何种画面?此时此刻,学生感受到歌曲中展现的一种轻快感,教师就可逐步指引学生去想象一下雄鹰飞驰的画面。跟随音乐的节拍,教师可提出相关问题:“大家认为音乐要告诉我们怎样的一种故事呀?”然后,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想象向师生们讲述其中的美丽故事。之后,教师结合乐器中涉及的乐器和音乐旋律向学生的故事过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可提高学生对各类乐器音色的辨识能力,实现了学生想象力和音乐辨识力的双提升,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足够的想象空间。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侧重对乐曲的解说,以美学及文学形式的方式对音乐内容进行解说,此种音乐教学法存在一定的弊端。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对作者的生平事迹及生活背景进行介绍,还要向学生们介绍音乐作品的产生背景、创作趣闻等。但部分音乐教师仅对音乐作品的人物、故事情景等进行讲解,对学生应欣赏哪些内容并不关注。而《2022年版音乐新课标》中重点强调,音乐欣赏课要让学生从音乐作品的欣赏中体会其中的情感,对音乐要素及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理解,同时,还需感知音乐风格及题材内容等。期待借助这些方面的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由此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体验。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氛围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音乐创造氛围,让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为学生预留足够的音乐创新空间 结合《2022年版音乐新课标》可知,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倡导学生对周围的音乐进行关注,从生活中发现音乐。故而,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期间,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预留足够的音乐创新空间,鼓励学生对音乐知识展开探索与创新。 例如,教师在讲授《东方之珠》一课时,这首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都能很快融入其中。音乐教师可优先将这首歌曲播放给学生们,让学生从歌词及旋律中感受歌曲的节奏。当学生对歌曲节奏有一定了解后,可将已经掌握的节奏知识应用于其他歌曲的演奏中。在这一期间,学生给出的节奏组合形式很多,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肯定,不可对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进行限制。总之,这种节奏组合,能够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创造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课堂主体依然是学生,要求教师科学设计教学活动,重视活动的意义及趣味性,同时,倡导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中,让自身从参与中展开探究和思考。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就要以学生的真实学情作为起点,借助现有的教学条件为学生预留足够的音乐创新空间。由于小学生属于一个相对复杂的群体,很难保证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教师相一致。针对这一问题,音乐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倡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及探究问题,总结出最佳解决方案。通过此种形式的音乐教学,学生就可对音乐知识是如何构成的有所了解,由此提高自身的音乐创新能力。 (四)强化音乐教学效果 就小学音乐课程而言,它不单是艺术课程之一,还是体验性及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课程。为此,音乐教师就要在学习音乐知识及技能的过程中对艺术进行感知,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采用合适的音乐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主动地投入音乐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例如,以《美丽的喀纳斯湖》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熟悉音准的使用技巧,从音乐知识及技巧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音乐文化知识,增强自身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对音乐文化掌握的过程中,需要把自身感兴趣的作品进行创编,将其改编为相对独特的音乐文化作品。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欢快、民主的学习氛围,这也是不少一线音乐教师所积极考虑的问题之一。为此,很多一线音乐教师也在积极考虑通过何种方式设计具有一定创意的课程,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尤其是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通过何种路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知识及技巧的学习中,这也是音乐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四、结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从审美感知中体会多重音乐文化背景下不同音乐作品所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从艺术表现中,学生们能够在其中增加一些创意性质的音乐内容。根据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可知,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方向更加明确,其要求新时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出色的教学能力。现阶段,音乐教育需要本着“以音乐育人、关注艺术体验、体现课程综合”的教学理念,倡导一线音乐教师重视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断探究,把音乐“创意实践素养”的培养工作落实到所有环节中。本文从树立新的音乐教学理念、营造和谐的音乐创造氛围、为学生预留足够的音乐创新空间和强化音乐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提出艺术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创意实践素养”的培养策略。 | ||||
学 习 心 得 |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音乐教育应当鼓励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音乐现象,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听觉习惯与音乐感知能力[]。在实施《听,谁在唱歌》这一教学单元时,教师首先致力于构建一种能够引导学生注意到自然界声音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播放如动物叫声、风吹草动或是雨滴落地等自然音效,并要求他们闭眼聆听并尝试识别这些声音的来源。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还有助于塑造他们的听力技巧和音乐鉴赏力。实际操作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融合了多种自然声响的音频片段,其中包括鸟鸣声、溪流潺潺以及风声呼啸等内容。随后,请同学们闭目凝神地倾听,并猜测每种声音背后的故事。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有的认为是小鸟正在歌唱,也有人觉得那是溪水在低语。通过此类互动式学习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学会了如何更加细心地去感受周围世界的声音之美,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对于探究音乐相关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
v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