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阅读推进课设计
《小英雄雨来》推进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回顾已读章节内容,梳理故事脉络与主要情节,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2. 通过深入阅读与分析,探究雨来的人物形象特点,感受其英勇机智、热爱祖国的品质,学习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3. 激发学生对后续情节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持续阅读长篇作品的习惯与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梳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结构与关键情节,如“雨来上夜校”“掩护李大叔”“与鬼子斗争”等情节。
• 分析雨来的人物形象,从其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中体会雨来的英雄特质。
2. 难点
•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意义,如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描写在不同情节中的作用。
• 让学生感悟作品所传达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并思考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 趣味导入(5 分钟)
• 播放一段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事迹的视频片段,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哪些小英雄,引出《小英雄雨来》。
• 展示雨来的图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之前阅读中对雨来的初步印象。
2. 情节梳理(10 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回顾已读章节,讨论并绘制故事的情节发展图,标注出重要事件,如“雨来游泳本领高”“夜校学习”“掩护交通员”“勇斗鬼子”等。
• 每组选派代表展示情节图,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完善,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总结性绘制,强化学生对故事脉络的清晰认知。
3. 人物剖析(15 分钟)
• 选取“掩护李大叔”这一情节,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找出描写雨来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分析雨来的心理活动。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这些描写如何体现雨来的机智勇敢、坚定沉着,以及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 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适时引导与点评,总结雨来人物形象的特点,并举例说明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重要性。
4. 深度探究(10 分钟)
• 提出问题: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故事发展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关注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战争背景下的社会环境描写等。
• 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如“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这样的环境描写在“雨来被鬼子追赶”情节中起到的烘托紧张气氛的作用。
• 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环境描写对情节推动、人物形象衬托以及主题表达的作用。
5. 阅读拓展(5 分钟)
• 教师朗读一段后续章节中精彩且富有悬念的片段,激发学生对后续情节的好奇心与阅读欲望。
•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阅读下一章节内容,思考雨来在后续故事中还会面临哪些挑战,他又将如何应对,并做好读书笔记。
五、教学延伸
1. 组织一次“小英雄雨来”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完整阅读后的心得体会、最喜欢的情节或段落,以及对雨来这个人物新的认识与感悟。
2. 鼓励学生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改编成小剧本,并在班级内进行表演,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深入体会人物情感与故事内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