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5(重建)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方案(重建)
学校 | 薛家中心小学 | 学科 | 数学 | 班级 | 一(16) | 人数 | 42 | ||
课题 | 《认识1~5》 | 课时 | 1 | 教师 | 陈洁 | 日期 | 9.18 | ||
一、教学目标 1、 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认识1~5,会读、写1~5各数。 2、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 3、 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1~5各数的含义。 难点:建立初步的数感。
二、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认识5以内的数是本单元教学的起始,包括掌握各个数字符号和理解每一个数的意义两大块内容与要求。由于学前教育的普及、家庭教育的重视,大多数学生认读1~10各数并不困难,但写数和形成这些数的概念却不太容易。教材以帮助学生形成数概念为教学重点,注意加强写数教学。把认识每一个数的教学都设计成连贯的四个环节,引导学生仔细经历认识数的过程,充分开展认识数的活动,深入体会各个数的含义。下面以1~5各数的认识为例,分析这四个教学环节。 (1) 在具体的情境中数物体的个数,初步体验数能表示物体有多少个。 (2) 用算珠表示物体的个数,经历形成数概念的第一次抽象。 (3) 用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经历形成数概念的第二次抽象概括。 (4) 指导写数,培养良好的习惯。
学生分析 (1)已有基础和经验: 5以内的数都比较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教材把1~5各数相对集中起来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效率。
(2)困难和障碍: 学生认、读、写1~5各数并不困难,但初步形成这些数的概念却不容易,后者是教学的重点。为此,教材把认数教学分成四个连贯的环节,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体会数的意义。
(3)提升点 在认数的基础上,能正确规范地书写1~5,提升对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的认识。
| |||||||||
教 学 过 程 | |||||||||
活动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常规性积累 | 师:小朋友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数一数”,数出了1、2、3、4、……这些数。小朋友们还能数些什么?自己先数一样东西,数数有几个,再和同桌说一说数的什么?有几个? |
学生独立数数,同桌交流。 |
教师巡视,及时指正。 | ||||||
核心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都能自己数一数了,刚才说的每个数字可以怎么样写出来呢,具体表示多少个呢?这都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先认识1~5. 二、数数、认数 (一)数一数 1、出示例1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图里有些什么呢?你能有次序的和同桌一起说一说、数一数吗?
2、这些数除了用小圆点表示,还可以用算珠来表示。(引出数的产生:结绳计数和阿拉伯数字)
(二)认识1~5 1、师:大家刚看到图中有1人拉琴,1架手风琴,除了这些东西是一个,你还能数出你周围有1个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追问:刚刚大家数的这些东西都是几个? 2、出示计数器,教师说明:大家数出的个数都是1,就可以用计数器拨一颗珠子表示。(教师演示) 追问:老师拨了几颗珠子? 3、学生读1,指导写1。(“1”像小棒斜着放)说明笔顺和起笔、收笔。
4、认识2、3、4、5,指导书写。(“2”像鸭子嘎嘎叫、“3”像耳朵认真听、“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挂空中)说明笔顺和起笔、收笔。
|
学生倾听。
学生数数、同桌交流。
学生独立数数,再和同桌交流。
学生思考。
学生观察、书空,再在书上描写、仿写。
学生观察、书空,再在书上描写、仿写。
|
板书课题:认识1、2、3、4、5
集体交流,有序数数。 资源:4个气球,3个……(无序) 引导:我们发现1个……2个……3个…… 教师小结:1个男孩拉手风琴、2盆花、3个女孩跳舞、4个气球、5颗星。 指名交流。
集体口答。
集体交流。 指出:不管数的是什么,都可以用1颗珠子表示,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教师巡视,收集资源,进行对比和指导。
计数器拨珠,指导理解:1添上1是2,2添上1是3,…… 教师巡视,收集资源,进行对比和指导。 (2:呈现好的资源,再呈现写的不好的,让学生评价) (3:学生自评) (4:同桌互评) (5:全班评价) 指出:不管数的是什么,数出几,就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 ||||||
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 1、师:你能在教师里找到1~5这些数字宝宝吗? 2、课后延伸: (1)在家里找找1~5这些数字宝宝,用他们说一句话。 (2)练习书写1~5,要求正确规范。 |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 集体交流。 | ||||||
板书设计 | 认识1、2、3、4、5 1 2 3 4 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