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梯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梯形面积是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课型的迁移,课的展开结构和逻辑一样,例6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并在交流中认识到:转化是计算梯形面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例7选两个梯形剪下来,把它们拼成平行四边形,再求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每个梯形的面积。这里的“选”是利用已有经验进行类推——因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所以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也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拼”是借助操作进行的验证;“算”则能为接下来的数据综合和初步归纳提供材料。在此基础上,教材仿照例5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依次经历数据综合、初步归纳、分析推理等活动的过程,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亮点有两点:
1、 在活动中,能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对于探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放下去让每个学生拼一拼,填一填,在亲身经历三组数据中,切身的感悟数据的特点,从而推导出面积公式。
2、 探究出公式后,能引导孩子们回顾,探索公式的过程,在回顾中使孩子们明白经历数据综合、初步归纳、分析推理等活动的过程,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本节课中我还存在如下的不足和自己课后的重建想法:
1、对于操作时记录数据的这块,指导还是不细腻。在课堂中,学生操作时填表仍出现无序的情况。学生往往会有两种不会填表的情况:(1)是把拼好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数据填在左边的表格里,关于右边梯形的数据,不能顺着左边的数据一起填出来,而是等左边有关平行四边形的数据全部填好后,再填关于梯形的数据!这样往往右边梯形的数据和平行四边形的数据不对应。(2)能先把一横行的数据填好,也能知道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是相等的,也知道,拼成平行四边的两个梯形完全相等,就是所有的数据填好后,不会求梯形的面积。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 梯形 | |||||
底/cm | 高/cm | 面积/cm2 | 上底/cm | 下底/cm | 高/cm | 面积/cm2 |
对于这种情况我在课后也在不断的反思,最后感觉可以这样重建:孩子们在选择好梯形后,先把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的数据填在表格里;等拼成平行四边形后把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填好,并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着分析想办法求梯形的面积。这样的操作对于填表可以更有序,每一组的数据才正确,为接下来分析的数据之间的联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打好基础。
2、在新知识教学过程中,我有些操之过急,如:课例中,在学生向全班汇报了转化过程及计算方法后,我就说:“老师问一下,为什么求梯形的面积公式后面还要除以2呢?”其实这里老师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老师完全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听了他的汇报,你们有没有问题请教他?”让学生来问这个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与意识,给了学生一个发展思维水平的机会,而且很自然地形成了生生交流、师生讨论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得以真正地碰撞出解决问题的火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