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教学反思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上,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掌握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我在《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比较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1、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2、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你是怎样算的?”这样的问题设计,既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又培养他们经常思考的意识。
3、注重算理。我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10和3合起来。计算10+ 3和3+10的结果,是通过摆小棒理解数的组成: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还有别的想法吗?
(1)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0+3=13,3+10=13。
(2)数数,接着往后数。
(3)总结出10加几等于十几,几加10等于十几。
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13里去掉10。计算13—10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去掉1个十还剩3个一,就是3;计算13—3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去掉3个一还剩1个十,就是10;
还可以这样想:
(1)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10+3=13,所以13-10=3,13-3=10。
(2)数数,倒着往前数。
(3)总结出十几减10等于几,十几减几等于10。
4、体现算法多样化。
让学生先讨论交流,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学生在交流中,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这堂课上,由于课前准备不十分充分且经验不足,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尽快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