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反思
《丰收的果园》(2016.12.1) 师:果园里有些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梨树、苹果树。 师:小猫排在第几? 生:第4. 师:说完整。 生:小猫排在第4个。 师:同意吗? 生:从前往后数,小猫在第4个。 师:跟前面一个同学说的哪里不一样? 生:多了一个从前往后数。 师:所以我们说位置的时候一定要加上方向。 学生在说物体位置时经常遗忘“从哪边数”,这里我并没有主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比较回忆知识点,从而表达完整。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自己说一说,写一写。 这个环节是放下去让学生自己说图意然后写出算式并解释每一道算式的含义。重点让孩子学会解释自己算式的意思。 《认识11~20》(2016.12.2) 师:请小朋友们摆出11根小棒。 生:动手摆摆。1捆加1根是11根 师:摆出14根。 生:1捆加4根。 师:18根呢? 生:1捆加8根。 师:再添加1根呢? 生:19根。 师:再添上1根呢? 生:20。 师:为什么? 生:19后面是2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有顺序的从11摆到20,边摆边说。让学生充分感受各数。特别在19变成20的时候教学一定要细致,现在是19根小棒,老师再添上1根,这里需要动作的指导,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没有看出来啊?左边1捆是10根我到看出来的,后面的呢?原来是9根添上1根变成10根,可以捆成1捆,所以是2捆。让孩子明白20的由来。 《数的组成》(2016.12.6) 师:你会用计数器拨11吗?拨完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自己拿着计数器拨一拨,个位上拨1,十位上拨1。 师:你是怎么拨的? 生: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的,所以在十位上拨1,个位上拨1. 师: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生:左边是表示1个十,右边表示1个一。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16吗?拨完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16是由几个几和几个几合起来的? 生:同桌合作。 师:16再添1个是多少?18呢?19再添1个是多少? 生:20。 师:20怎么拨呢? 生:2个十。 在介绍计数器的时候先介绍数位,比如个位和十位,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先带着学生一个一个的拨,当个位满十了就要进1,先把个位上的10个珠子退掉再十位上添1个珠子,这样的过程要让学生体验,为后面的19添1变成20做好铺垫。整个课堂应该让孩子把摆、说、拨、写的过程连贯起来完整的表达出来。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2016.12.7) 师:这些算式的得数你是怎么想的? 生:同桌互说。 生1:10和5合成15;生2:1个十和1个5合起来是15;生3:1个十加5个一是15. 师:小朋友们能用昨天学的新本领来说理由,真了不起。这里的10+5=15可以这样理解: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5+10呢? 生1:5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15;生2:10+5=15所以5+10=15.生3:合成15. 师:小朋友们真棒,想出了不一样的办法。可以想数的组成,可以用联想。下面的减法呢? 生:15里面有10和5,去掉10等于5. 部分孩子应用数的组成来理解算理,部分孩子并不能理解,光靠说是不能够深刻体会的。建议借助摆小棒来进一步帮助孩子理解算理,边摆边说,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除此之外,多让孩子来评价其他孩子的回答,站在别人思考的角度理解算理,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练习七》(2016.12.8) 师:第1题先圈出10只,再写出一共有几只。 生:自己动手圈一圈。 师:呈现资源对比,一人做标记另一人没有,让学生评价。 生:做标记就不会漏掉或者重复。数的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 师: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说是怎么填写的。 生:12到14中间是13,是1个1个数的,数到20. 生:19到15,从大到小,1个1个数的。 师:填完后读一读。变式补充2个2个数的。 师:估一估。让同桌合作,1人在本子上写一个数在11到20之间,另一人猜一猜。 这节课的内容不是很多,所以增加了一些变式的题目,帮助孩子巩固数数(1个1个、2个2个、顺数、逆数);在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10加几等于十几,几加10也等于十几,十几减几等于10,十几减10等于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9加几》(2016.12.16) 师:9+4=?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过程记录下来,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生1:摆出9根小棒和4根,数一数一共13根。 生2:10+4=14,14-1=13. 生3: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 师:你看的懂吗? 生1:说一说凑十法。 师:为什么4分成1和3呢? 生:1和9加起来是10,10加几就好算了。 师:你来说一说。 生:9需要1凑成10。 师: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9+1=10,再算10+3=13. 师:你能完整的把这个过程说一说吗?没有记录完的小朋友记录完整。 这节课刚开始放下去,很多孩子不知所措,写出一图四式。于是我立即叫停,引导孩子9+4可以怎么样算?过程记录在纸上面,有困难的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这时候部分孩子就能想到凑十法或者数数法。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凑十法。难点是怎么凑?部分孩子对1的来历不明,对另一个数为什么分成1和几也不能理解。通过其他孩子的回答来提醒帮助他们理解。另外,这节课小棒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部分孩子没有带小棒也不会计算更不会记录,只能写出答案,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进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