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反思

作者:罗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7-03-09

《有趣的乘法计算》

《有趣的乘法计算》,这是一节探索规律的活动课。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验证等活动,探索并发现一些特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对计算内容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首先,出示()()×11=  ,让学生确定一个两位数,我很快算出它的积。通过我的速算,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胃口吊的足足的,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索速算方法做好铺垫。接着让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出24×11、53×11、62×11的积,再引导他们分别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比较,在比较中初步发现: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积的个位就是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的百位就是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而积的十位就是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接着让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完成一组两位数乘11的计算,并用竖式计算进行验证。由于这组计算中有两题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后满10了,所以相应的积的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就有了些变化。通过这组试题的计算以及相应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进一步完善对两位数乘11计算规律的认识。得出规律后,让学生应用规律。

  再次引导学生探索十位相同且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的两个两位数(同头尾合十)相乘的计算规律。我先出示22×28、35×35、56×54这一组试题,要求学生先说说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再引导他们通过进一步的计算、填空、观察、比较,初步发现:十位相同且各位上的数相加等于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积的末两位是两个乘数个位上数相乘的积;而末两位前面则是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比它大1的数的乘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应用所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一组试题的得数,并通过竖式计算加以验证,从而进一步确认规律,再次体会规律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1、对学生规律探究的引导不够精准,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讲的比较多,孩子说得有些少;

   2、这节课的课题“有趣的乘法计算”,我只抓住了乘法计算,却没做到有趣,这个教学过程还是有些严肃,不活泼,这种幽默、亲切的教学功力还有待加强。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