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教学反思
联系生活,感悟千米
——《认识千米》教学反思
“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接触较少。如果凭空想象,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很难理解的。本节课教学中,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建立千米的概念。
一、课前体验,找准起点
本节课如果单以书为教材,灌输给学生,强压学生牢记“1千米=1000米”,也许学生接受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具体感知。上这节课上前,先让学生在100米的直跑道上走了一次,并并数一数走一次要走几步,然后让学生在250米的跑道上走了两圈,并进行了计时,让学生说说走了多少米,有什么感觉,让学生感受到500米挺长的,大约要走7分钟,为认识千米积累感性经验。
二、依托经验,建立概念
由于有了100米与500米的体验,课上我让学生思考:100米的跑道,跑10次是多少米,让学生感知“1千米就是10个100米”。1千米大约要走多少步?提问:操场跑道的长250米,几圈是1千米,要走多少分钟?如果操跑道的长200米,几圈是1千米,如果操跑道的长400米,几圈是1千米,让学生感受千米与米的关系就是千进制的关系。让学生知道1千米是1000个1米。这时,让学生想象一下,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是一千米呢?最后在学生的交流、争论中,明确从我们学校门口向东出发,到奥园校区大约是1千米,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路程对1千米有了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
三、学以致用,走向生活
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后,我呈现了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如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志,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等,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计量里程或测量铁路、公路及河流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并让学生在课后了解长江、黄河、长城、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等的长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