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的反思

作者:包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7-03-29


1、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1分钟的长短、1小时的长短的感受。

如:数数、写口算、写字、跳绳、踢毽子、听钟的滴答声、音乐等活动,感受时分的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使学生建立对1分钟的感性认识,感受得到时间与生活的联系。

2、人手一个钟面,猜谜语的活动让学生开始和行可中都保持的积极高涨的积极性。但是令行禁止的节奏把握好。

3、注重学生表达方式的培养。数小格的时候要引导分针从12走到几就是走过了几5小格就是经过了几分钟的语言表达模式。同时进行有效的反馈,呈现学生拨动钟面的丰富资源是否正确。注意引导分针走的时候,时针怎么变化?

4、把握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口诀之外的50格,55格,60格是学生的理解难点,所以要重心放低,把这个问题再次放下去给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比如60-5=55,所以分针指着11就是55分钟,分针指着10就是60-10=50分。后者45+5=50分。

6、重点感受1小时是60分钟,反复操作、合作交流、表达完整。特别的在大约几时的难点上学生很难突破,对2:55的钟面会说成3:55,甚至1:55,总之对时针的判断不够清晰,究其原因还是对钟面的大约3时的说法让学生很难确定时针,

对此,“形缺数时不入微,数缺形时少直观。”当我列出算式2:55+5=3:00,4:55+5=5:00,7:55+5=8:00如此学生就恍然大悟般,会判断时针的位置了。同时让钟面连续的出现时针位置的变化,而分针一直不变的时候,学生发现了规律,时针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突破了难点。看来万能的“题组的设计”让学生能明白了一周都没有突破的难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