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反思~~重归类对比,重提升拓展

作者:李丹丹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7-04-16

重归类对比,重提升拓展(单元复习后的反思)

对于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重要考察三类:一是明晰各类概念的联系和区别,会灵活辨析2,3,5倍数的特征,及什么是质因数,怎样分解质因数,二是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三是:辨析两类解决实际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下是要求最大公因数还是最小公倍数。

对于第一类问题,特别是遇到概念类综合问题时,学生极容易出错,如: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句,a、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要找反例,如2是质数但不是奇数二是偶数,2是偶数但是质数,不是合数,这里要明晰质数合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b、一个数的因数一定小于这个数的倍数(反例:这个数的本身,如6,既是本身的因数,又是本身的倍数,所有错误。)c、甲数比乙数大,甲数的因数的个数就比乙数多(任意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如:365736小于57,但57的因数却少于36.d、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的厘米数是质数,那么它的周长的厘米数一定是合数(正确,质数×4=合数)

对于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知识,需要学生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关注到分解质因数的格式问题。

对于第二类问题,现在学生都知道先判断两个数关系,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但是数字稍微大一些,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有难度。如:3857 部分学生在第一步判断关系时就会出错,他们往往会想:2345不行,其他的数字更不可能是他们的公因数,我感觉问题在于:学生对于57=3×19,还不够熟练,这里也就提醒我自己对于:57=3×1951=3×1787=3×2991=7×13,这4个学生容易认为是质数的数字,熟练记忆,对于这些常用数据,要适当请孩子们熟练记忆。对于接下来学习的分数和小数的转化,一些常用的数据,四分之几,八分之几分别等于的小数是多少,这些常用的数据,也需要孩子们熟练记忆。

对于第三类问题,部分学生题意不清,在读题时,不知道是要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从而会出现乱做的情况:求最大公因数的题型:如:把一张长36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的正方形。如果要求纸没有剩余,至少可以裁出多少个同样大的正方形。这题求的是最大公因数,求出后,把长能拼的和宽能拼的个数相乘。而对于:把45厘米、60厘米的两个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没跟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一共可以剪成多少段?这题也是求最大公因数,但是最后求的是两根的段数相加,这两题材的不同,要在对比中使学生明白本质的区别和联系。求最小公因数的题型:小明和小华轮流到特殊学校帮助残疾儿童。小明美6天去一次,小华每4天去一次。他们都是821日一起到特殊学校表演节目,下一次他们同时到特殊学校帮助孩子们是几月几号?这道题是求最小公倍数,其次考察的涉及到时间和日期的计算,要加单位进行,这里821+12=92日,部分学生这里不会算,833日,但8月只有31天,所以还有2天在9月里,所以是92日。这两类题型要引导学生对比辨析,在对比中理解两类题型的区别和联系。

         在平时的联系中,我们在紧抓基础题的前提下,要注重知识间的对比和联系,重归类对比,重提升拓展,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分析思考,明确学生认知和学习的困难点后,不断的滚雪球式的练习,这样反复几次,相信孩子认识的会慢慢深刻,会在捂一捂在捂一捂的过程中深化易错的知识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