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者:李小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7-05-04

数概念的教学,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已经是比较大的数了。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不多。但是,学生经历过百以内数、千以内数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认数的经验和认数的过程结构。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数感,迁移认数的过程结构。

  1、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万”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生活中比较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教学时以小正方体和计数器为素材,借助小正方体的直观,计数器的半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一千一千地数”的过程中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认识计数单位“万”,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2、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采用过程结构相同的方法,以类教学: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3、组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加强数概念教学。

加强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如: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形成数的表象,学生自主探索万以内数的读、写法和组成,体会数的意义,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其一:对于万以内数的顺序,学生的困难比较大,要多给予学生时间与空间读数。其二,练习设计还不够多样化,缺少挑战性,很难体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其三,对万这个大数的理解缺乏体验。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