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反思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记在计算测试后的思考
从考试中孩子们在计算方面的失分问题出发,在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过程,深刻的意识到:在日常教学中要常抓计算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和不断的练习,在掌握算理的同时仍需在不同的变式中理解内在的本质,在不同的方法对比中,学会优化方法,并能在分析数据特点的基础上灵活计算,并能灵活的简便计算。对于我们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小数加、减、乘、除的口算、竖式计算和简便计算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易错点,虽说不同类型的题型所对应的方法,孩子们都能掌握,但在实际的做题中,部分孩子会受数据的影响从而会导致计算的顺序出错。如:4×1.6÷1.6×4这道题部分学生会认为是1,想不到灵活的用抵消的方法,把1.6和1.6抵消掉,再去计算;在如:9×1.13+1.13的口算中,不能学生不能应该算式的含义(9个1.13加上1个1.13等于10个1.13就是11.3.),部分学生更不能用四年级学习过得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分析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学,用抵消的方法,在课堂上虽然讲过,但是这类题型我们平时练习的量并不够,所以在接下来的简便的计算中,我们相对应的出这种类似的题目,引导学生灵活的多角度的简便计算,如:2.4×6÷1.8,可以抵消6,也可以抵消1.8,如:第1种方法从1.8出发:第一步=2.4×6÷6÷0.3(抵消6),2.4÷0.3=8;第二种方法从6出发,运用积不变的规律:第一步=(2.4÷0.3)×(6×0.3)÷1.8创造出1.8后,先抵消1.8。第二步2.4÷0.3=8,第三种方法:从2.4出发:
8×0.3×6÷1.8,从而抵消1.8,从而得到结果,只要能想到用抵消的方法,我感觉孩子们都是很棒的。
对于解方程,学生的易错点在:要求未知数的整体在算式中,想到与什么,当在算式中相当于减数和除数的时候很容易除法,因为减数前面是减号,除数前面是÷,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所以在要使会用抵消方法的同时,记住:减数=被减数-差,除数=被除数÷商。及相对应的(被除数=除数×商,被减数=减数+差。)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题型,还是要进行滚雪球式的练习。
对于简便计算,部分学生不清楚简便计算的依据,不能灵活的运用我们学习的运算律、性质进行简算,这需要教师不断的精选对比练习,在对比中理解:简算依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