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反思
今年是我在薛小工作的第二年,这一年对我意义非凡。这一年开启了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总结。
勤学习——让教学增加深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的圈子里,少不了名师指路。这一年,在我的身边也出现了很多名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上一学期初有幸听了潘小福院长题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专业化解读”的报告,他告诉我们要站在初等数学的角度来解读教材,从体系结构、方法结构、学生的心理发展三方面讲述知识间的联系,他对小学数学的研究精神真的很令人钦佩,他建立的常州市乡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潘小福培育站公众微信号里的文章我每期都看,有时候一遍、两遍看不懂,就多看几遍,细细品味,不但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小学数学研究产生了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现场听了周志华老师的《认识负数》这一课,这是一节关于数概念的课,周老师整体规划,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感知负数的现实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最本质含义。可见她也是站在一定高度来解读这节课,不仅仅对这节课充分研究了,而且对这个数概念领域也研究过了。正好今年上半年,苏教版教材编辑部进行了“数的认识”专题研讨,从整数到分数、小数、百分数来自不同市的公开课,对我来说每一节都很经典,后来还聆听了上海特级教师曹培英老师对“数概念研究”的专题报告。从他们的身上,思想得到了浸润,让自己的教学再次增加了一点研究的深度。兰姆说:“你可以从别人那里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须用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里铸成你思想的砂型。”
敢创新——让教学增加厚度。偶尔的一次机会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师》6月份导读的直播,第一位演讲者是顾志能老师,他把“创新”作为自己数学教学的高远追求,讲述了他第一节成名课《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他深入了解学情,发现按照教材上的教学顺序,学生感受不到搭两层楼的必要性,大胆创新,将本来两道例题浓缩成一道例题,达到教1道学2道的目的,同时也很好的突破了难点。其实这就是数学上的从一般走向特殊,这样的建构更有效。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创新呢?创新可以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创新可以促进我们教师的成长,创新推动着我们教学的深入。顾老师这样成功的创新源于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创新他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怪力乱神,它是基于逻辑基础上的“突破”,符合规律基础上的“求新”。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回到自己的教学中,每天保持积极努力的姿态,认真阅读教参思考其安排的合理性,对于自己把握不准的课去同年级组听完一节后再去上,行课结束后第一时间记录下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是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导入设计、探究过程、练习活动这三大板块进行反思。很可惜当时没能对某些经典课进行重建,也没能及时撰写文章。我们需要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断努力的精神,精气之极时,创新之成时!
重实践——让教学增加热度。今年4月份我承担了年级组内的一节公开课,共试上了4次,每一次上完同年级组内的老师都会帮助我修改完善,特别是吴校长都能亲自来听我上课,结合我的教学结构给予我最中肯的建议,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自己感觉也成长了很多,后来吴校还听了我好几节随堂课,都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人要在不断地实践中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达到自己向往的目标。全国模范教师许嫣娜曾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磨课108多次,真的很佩服她的勇气和智慧。 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事。
这一年我勤学习、敢创新、重实践一路收获着,最后与大家分享一句话:“追求改变,逃离舒适区,在能力的边缘行走,往教育的真谛前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