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反思
一、精心设境激趣,铺垫新课学习。
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因此只有充分的感受平均分,才能理解除法的真正含义。陶行知先生说过:“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乐’与“学’是不可分离的。”新课伊始,利用课件呈现2个小朋友分桃子的情境图,同时配以童话故事,并适时设下悬念:“这么多|桃子该怎么分呢?”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并与下一环节自然衔接。
二、活动自主探究,充分感悟新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不高。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我设计两个层次渐深的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活动一:分桃子。引导学生体会“多种分”的过程。
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小朋友分桃子的活动。用8根小棒代替桃子,让他们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这样设计寓教学内容于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这样不仅重视平均分的结果,更重视让学生去感悟同一结果的不同分法。
1.每组派一名同学到台前展示他们的分桃过程。他们有的会一个一个地分,4次分完,每个小朋友分到4个;还有的会两个两个地分,分两次,最后每个小朋友也分到4个……对于不同的分法我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过程中还有学生能直接运用“二四得入”这句口诀得出每个小朋友分到4个这样的结果,我更是对他们大加赞许,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2.引导学生用画图、连线、画圈的方法表现分桃的过程。
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学生的认知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的重要过程。因此,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适时给予示范和指导。
活动二:分小棒
这一活动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可以选择用小棒分一分,也可以用连线画圈的方法来分。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从学生个体出发,经过与老师和同伴的合作,又回到个体的过程。
三、巩固强化,提升拓展。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练习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1.基本练习:课本第44页的第1题。
2.综合练习:判断几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如果不是,想办法使它们变成平均分。
3.拓展练习,课本第5页的第4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