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反思稿

作者:徐倩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7-10-30

2-5的分与合

教学2-5的分与合时,我让学生把学具袋拿出来,然后通过摆一摆,挪一挪给学生加深了印象,然后用一句口令,4可以分成13,13合成4,4可以分成22,22合成4......学生通过口令来加深自己对45分与合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今天上课的内容是第七单元的2-5 的分与合。在这节课之前我还是做了一定的准备,也反复修改了一些内容与细节的地方。按道理上下来会还不错,可能是趣味性不够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最主要的是孩子的习惯仍旧有待提高。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受“ 分与合” 的内容,在此之前虽然有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概念,甚至有个别孩子能够不用具体实物操作能说出2-5 的分与合,但在语言表达上和对分与合本质概念的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中例题教学的是的分与合,接下来的“ 试一试” 便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分与合。教材把的分与合放在“ 想想做做”, 可能编者认为内容相对简单,所以只在练习部分体现了出来。但我却把这个内容作为课前导入,让学生在把两支铅笔用两只手来拿的过程中感受什么是分,怎么分成两部分,建立“ 分” 的初步概念。接下来要他们分三支铅笔,引导他们交换铅笔的位置可以变成另外一种分法,为下面“ 一种分法两种写法” 做铺垫。这样下来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要顺利得多。    接下来的例题是以书中的小猴分桃为背景,要学生自己用学具圆片代替个桃子,两只手来代替两个盘来分一分,然后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字的分与合。层层递进,学生学得轻松,知识掌握得也扎实,特别是语言表达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最后安排了一个观察环节,要学生观察两种分法有什么联系,为后面的分与合埋下伏笔,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的分与合中要突破“ 一种分法两种表达” 这样一个重点,教材是用的摆圆片,两个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不同。但这有些耗时,而且在课堂上要每个学生观察到也不是很现实。刚好我们的一只手的手指就有根,为教学的分与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而且当用手指表示出一种分法后,把手反过来马上就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分法。每个学生都能发现“ 手指是同一种分法,但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     

  在课堂中的每个问题都必须要细化,仔细揣摩,问到点上可节约相当多的时间,为孩子的思考指明一定的方向。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识辨能力、理解能力还不强,问题更要具体而不死板。    

  另外在每节课结束后都应有一些总结性的语言,在这堂课中最后不能只说“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2-5 的分与合” 这样一笔带过的话,这不是总结,只是陈述而已。可具体到谁分成了几和几等,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的效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