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评课
《基于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课 题 研 究 评 课 稿
时间 | 10.24 | 执教者 | 刘迎 | 班级 | 三 |
上课内容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 上课时间 | 10.24 | ||
项目 | 指 标 | 分值 | 得分 | ||
目标设计 | 1.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段特点。 | 10 | 10 | ||
学习 任务 | 2.学习任务与要求明晰,有向开放、板块清晰。 | 15 | 15 | ||
3.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同伴互动等学习方式恰当,活动路径清晰有效。 | 15 | 15 | |||
4.练习设计有层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 | 10 | 8 | |||
交流 互动 | 5.教师及时巡视,捕捉典型资源。 | 10 | 10 | ||
6.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师生回应及时,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 | 10 | 8 | |||
7.生生互动质量高,能打开思路,提升学习水平。 | 10 | 10 | |||
总结提炼 | 8.师生归纳总结水平高,内容有延续性。 | 10 | 10 | ||
综合素养 | 9.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媒体 运用恰当有效;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有序。 | 10 | 10 | ||
备注 | 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 合计 | 优 | ||
评议人 | 陈秋灵 | ||||
评课主题:
| 【评课观点1】 知识构建过程全面,课程推进合理有序。 【案例回放】 师:请同学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点?(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 生:长方形两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师:那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请同学来指一指。 (学生上黑板板演) 师:给出例题,一个长为28米,宽为15米,你准备怎么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自己在作业纸上完成。 生:独立完成大问题。 师:老师这里有几位同学的答案,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们能看懂吗?和你的同桌同学说一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同时对比呈现几种资源) (1)28+15+28+15=86(米) (2)28x2=56(米) 15x2=30(米) 56+30-86(米) (3)28+15=43(米) 43x2=86(米) (指名回答) 生:第一种是将4条边依次相加;第二种是先算两条长,再算两条宽;第三种是先算一组边,再乘二。 师:什么叫一组边? 生:就是一条长加一条宽。 师追问:为什么可以先算一条长和一条宽,再乘二? 生:因为长方形一组对边相等,它有两组相等的对边。 师:请同学们完成两道例题。(教师巡视) 师:在巡视过程中,老师发现三种方法都有人用,那哪一种是比较方便的呢? 生:第三种。因为第一种第二种的计算都很多,第三种更方便简单。 师:一个边长15米的花坛周长是多少? 生:4x15=60(米) 师:为什么可以用边长乘4? 师:因为正方形有4条边。 师追问:那长方形也有4条边,可以乘4吗? 生:不可以。因为正方形4条边一样长。 师:看两道练习题。
【个人思考】 刘老师的课程推进合理有序,知识的构建全面。她先是强调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然后用实际的情景让学生明确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接着直接设置大问题让学生求长方形的周长,再对比不同的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最优方案,然后加以总结,再给出例题让学生巩固新知。讲完了长方形的周长,再接着求正方形的周长,有了前面的经验,正方形周长的最优方案呼之欲出。课程的推进主要是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对比、总结的一个过程。 |
![]() ![]() |